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赏析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诗歌赏析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___的秋风洪波,最后写___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1. 海面上 天空中 2.思想内容: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意为: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这两句写的是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两句写的是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若”点明这两句为虚写,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此时作者北征乌桓得胜回师,意气风发,雄心壮志难以自抑,于是借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表达了自己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情与景自然交融。这两句诗明为写景,实为抒情,所写之景又由作者想象生发,以夸张的笔触再现大海的气势,所以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1)“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友行(约定) B.尊君在(同“否”)

C.家君期日中(谦称自己的父亲) D.而去 (委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元方年七岁 B.相委而

C.下车 D.元方入门不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反驳其父亲的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这说明陈太丘不讲信用。

D.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人要言而有信。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1.对文中反复写“看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看花”是全文的线索。

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看花”预示着母亲即将离去。

2.对第①段中加点的“悄悄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B.母亲讨厌儿子性格暴躁。

C.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D.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下列不是插叙内容的一项是(    )

A.“母亲喜欢花……的那些花都死了。”

B.“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C.“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D.“别人告诉我……未成年的女儿……”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

B.《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里头、外边”都是方位名词。

D.“令郎”是谦辞,“令”的意思是美好,“令郎”的意思是我的好郎君。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困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