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花鸟 ①无风的晴日,盆花之间常依偎一只白漆的鸟笼。里面的客人是一只灰翼蓝身的小鹦...

    花鸟

①无风的晴日,盆花之间常依偎一只白漆的鸟笼。里面的客人是一只灰翼蓝身的小鹦鹉,我为它取名蓝宝宝。走近去看,才发现翅膀不是全灰,而是灰中间白,并带一点点蓝;颈背上是一圈纹,两翼的灰纹则弧形相掩,饰以白边,状如鱼鳞。翼尖交叠的下面,伸出修长几近半身的尾巴,毛色呈深孔雀蓝,常在笼栏边拂来拂去。身体的细毛蓝得很轻浅,很飘逸。胸前有二片白羽,上覆浑圆的小蓝点,点数经常在变,少则两点,多至六点,排成弧形,像一条项链。

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儿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赋。幸运的时候,蓝宝宝会吐出三两个短句:“小鸟过来”“干什么”“知道了”“臭鸟不乖”,还有节奏起伏的“小鸟小鸟小小鸟”。小小曲喙的发音设备,毕竟和人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人语的唇音齿音等等,蓝宝宝虽有娓娓巧舌仍是模拟难工的。听说要小鹦鹉认真学话,得先施以剪舌的手术,剪了之后就不会那么“大舌头”了。此举是否见效,我不知道,但为了推行人语而违反人道,太无聊也太残忍了,我是绝对不肯的。

③忽而蓝光一闪,一片青云飘落在我的肩上,原来是有人把蓝宝宝放出来了。每次出笼,它一定振翅疾飞,在屋里回翔一圈,然后栖在我肩头或腕际。我的耳边、颈背、须下,是它最爱来依偎探计的地方。最温驯的时候,它会憩在人的手背,低下头来,用小喙亲吻人的手指,一动也不动的,讨人欢喜。有时它更会从嘴里吐出一粒“雀粟”来,邀你共享,据说这是它表示友谊的亲切举动,但你尽可放心,它不会强人所难的,不一会,它又径自啄回去了。有时它也会轻咬你的手指头,并露出它可笑的花舌头。兴奋起来,它还会不断地向你磕头,毛松开,瞳仁缩小,嘴里更是呢呢喃喃,不知所云。不过所谓“小鸟依人”,只是片面的,只许它来亲人,不许你去抚它。你才一伸手,它立刻回过身来面对着你,注意你的一举一动,不然便是蓝羽一张,早已飞之冥冥。

④小鸟依人,也会缠人。过分亲狎之后,也有烦恼的,你吃苹果,它便飞来奇袭,与人争食。你特别削一片喂它,它只浅尝三两口,仍飞回你的口边定要和你分享大块。你看报,它便来嚼食纸边,吃得津津有味。你写字呢,它便停在纸上,研究你写些什么,甚至以为笔尖来回挥动是在逗它玩乐,便来追咬你的笔尖,要赶它回笼,可不容易。如果它玩得还未尽兴,则无论你如何好言劝诱或恶声威胁,都不能使它俯首归心。最后只有关灯的一招,在黑暗里,它是不敢飞的。于是你伸手擒来,毛茸茸软温温的一团,小心脏抵着你的手心猛跳,吱吱的抗议声中,你已经把它置回笼里。

⑤蓝宝宝是在菜市上花六元买来的,在我所有的“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的。前年夏天我们举家回台北去,只好把蓝宝宝寄在朋友家里,劳朋友做了半个月的“鸟妈妈”。记得交托之时,还郑重其事,拟了一张“养鸟须知”备忘录,悬于笼侧,文曰:“小米一钵,清永半缸,间日一换,不食烟火,俨然羽仙。风口日曝之处,不宜放置鸟笼。无须为鸟沐浴,造化自有安排。略通人语,颇喜传讹,闺中隐私,不宜多言,慎之慎之。”

(有删改)

1.文章围绕“蓝宝宝”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提示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语言天赋——②__________——寄养须知

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儿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赋。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最温驯的时候,它会憩在人的手背,低下头来,用小喙亲吻人的手指,一动也不动的,讨人欢喜。

4.有读者认为,文中最后对“养鸟须知”备忘录的介绍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1. ①外貌娇美 ②依人缠人 2.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总结上文鹦鹉外貌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才”引起下文关于鹦鹉学舌的描写。 3.“憩”“亲吻”表现了鹦鹉的温顺、乖巧、安静,对人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小鹦鹉的喜爱与怜惜。 4.不多余,本段主要叙述了作者将鹦鹉在寄养朋友家的悉心嘱托,表现了作者对鹦鹉的珍视与牵挂,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多余。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的关键句子概括即可。根据第①段内容概括得出:描写了“蓝宝宝”的“外貌娇美”;根据第②③段内容概括得出:描写了“蓝宝宝”的“语言天赋”;根据第④段内容概括得出:描写了“蓝宝宝”的“依人缠人”;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得出:描写了“蓝宝宝”的“寄养须知”。据此填空即可。 2.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一般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目,作为线索,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深化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根据“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儿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赋”分析,;内容上“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承接上文对“蓝宝宝”的“外貌娇美”的描写。“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才”引起下文关于“蓝宝宝”的“语言天赋”的描写。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根据“憩”“低下”“亲吻”“一动也不动”等词语分析,采用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鹦鹉的温顺、乖巧、安静,对人的亲近,写出人与鸟之间的关系的和谐。表达了“我”对小鹦鹉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4.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多余或者不多余。然后从文本的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阐述理由即可。如:不多余。从内容上分析,文本通过对“蓝宝宝”的外貌娇美、语言天赋、依人缠人等方面,表达了对“蓝宝宝”的喜爱与怜惜之情。“养鸟须知”表现了作者对鹦鹉的珍视与牵挂,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故不多余。如,多余,从内容上分析,文本通过对“蓝宝宝”的外貌娇美、语言天赋、依人缠人等方面,已经表达了对“蓝宝宝”的喜爱与怜惜之情。“寄养须知”的内容有狗尾续貂之嫌,故多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乙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以为子。晏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①何晏:何晏之父早逝,曹操纳其母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②魏武:魏武帝,曹操③庐房屋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诣其父     诣:拜访

B.因欲以为子       欲:想要

C.晏乃画地令方     乃:才

D.人问其故         故:原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的“杨氏子”,用杨梅等水果招待来访问其父亲的孔君平。

B.当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时,“杨氏子”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应。

C.曹操很喜欢何晏,想认他做儿子,何晏画了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表示自己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D.无论是“杨氏子”还是何晏,两人的共同点都是年少、有智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有忧彼所忧者。

A.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B.,目似瞑,意暇甚。(《狼》)

C.有闻而传者。(《穿井得一人》) D.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其中(《狼》)                洞:洞穴

B.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若:你

C.晓之者亦然大喜(《杞人忧天》)    舍:同“释”,消除

D.匹夫不可志也(《论语》)          夺:改变

 

查看答案

    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号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圆睁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ト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1.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施耐庵,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B.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五行山下定心猿”。

C.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心有不甘,设法逃出后捣毁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D.《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性情温驯、爱憎分明的形象。

2.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既有神魔性,又有人性和动物性作者将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C.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D.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做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