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牧羊歌手 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这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

    牧羊歌手

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这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我和老三信步走进小镇后面一个空旷的山谷。

只见一位牧羊老汉手举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啪啪啪”脆生生的鞭响,惊起一只正在觅食的山鸡,山鸡欢叫着振翅飞起又迅速落下。

“庆生叔,这样好的天气,你咋不亮开嗓子唱一个呢?”老三远远向那牧羊老汉打招呼。

“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

老汉说着,大声咳嗽了几声后,便开了腔:

确实是好!我也在心里暗暗赞叹。没想到,在这苍茫的群山之中,这位牧羊老汉的嗓音会如此的高亢嘹亮。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群山伴唱,流云起舞,纯粹而自然。

老三告诉我,这位牧羊老汉名叫侯庆生,他爹在世时,就是出了名的“喊号子”的人。他爹的“号子”喊得响亮,大家干起活很起劲儿。

“你知道啥叫‘喊号子’吗?”老三问我。

“就是劳动号子吧。”我说。

“小的时候,我爷爷和镇子里的人从山下往山上运石头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索用力拉着,一点一点上移,那时候庆生他爹就负责喊号子。喊的啥倒是不记得了。”老三的家就住在小镇上,在小镇上出生长大。

“没准,我还能喊上几句哩。”我说。

“你?”老三停下脚步,回头一脸惊奇地望着我,眼里流露出怀疑。

我确实没有骗他。我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乡村调查走访,听过多位至今依然健在的喊号子者喊过,也知道一些内容,只是从未亲口喊过。

“要不要现在就喊一回?不过,我需要你的配合。”我对老三说。

“好!喊一回!你说需要我咋配合?”老三的眼里疑惑瞬间变成了兴奋,仿佛射出两道光。

我说:“很简单,比如,我喊‘劳动号子嘛吼嘿’,你就跟着喊‘嘛吼嘿’,我就是喊号子的人,你就当正在劳作的人。”

……

那天,我和老三竟然忘情地在山谷中喊起了劳动号子:我们由最开始的小声喊,到彻底亮开嗓门,越喊声音越大、越高亢。老三平时是很稳重的人,此时仿佛整个人都被点燃,两个胳膊在空中挥动着,仿佛再次回到童年。我越喊越投入,眼前仿佛山坡上真的出现了一群弓着身,光着背,负重前行的人,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随着号子声声,他们一步步向上,向着挂着太阳的地方走去……

“三娃子,三娃子,是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三娃子……”

我们太陶醉、太投入了,完全不知庆生何时停的歌声,更没有听到他急切的呼喊,直到他从山坡上连滚带爬,挂着一脸泥土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停止喊声。

“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他问我。

我被他的问话喊醒,忙说自己之前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

“调查?”他问道。

“是的,我曾在报社当记者,专门调查过劳动号子,这算是我们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我说。

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老三告诉我,庆生老汉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个煤矿当技术工,家里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只要跟庆生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

看着眼前的庆生老汉,想起刚才他那高亢有力,婉转动听的歌声,我想起了近几年一路走红的华阴老腔,那几位陕西老汉,在舞台上,忽而人喊马嘶、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震撼,更令人神往。

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1.文中的庆生老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分析两个特点即可)。

2.联系上下文,对下面句子加以赏析。

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

3.文中写道:“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此情此境中,庆生会想些什么?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下庆生的心理。

4.通读全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1.示例:不图名利。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 热爱唱歌,热爱民间艺术。“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痴狂。”听到我调查劳动号子,非常激动。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将老人的歌声比作大铁锤,表现了老人歌声的辽阔,婉转有力。也运用了拟人,“活泛”“亮开”“回音”等词从侧面烘托了老人歌声的动听及强大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老人歌声的赞美。 3.什么?终于有人承认劳动号子是艺术了,还记录下来了,再也不用担心它失传了!这位同志做了大贡献啊!太好了!太好了!(表现出吃惊、兴奋、感激、激动)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庆生老汉的赞美之情。虽然庆生没有被专业部门冠以“歌唱家”名号,但是老汉热爱唱歌,热爱民间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责任感,所以称他为真正的歌唱家,歌王。 【解析】 1.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根据“‘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得出:乐观直爽;根据“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得出:热爱唱歌,热爱民间艺术。根据“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得出:不图名利。 2.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根据“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歌声”比喻成“一把铁锤”,结合“他那辽阔婉转”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人歌声的辽阔,婉转有力。根据“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活泛”“亮开”“回音”等词语把“群山”人格化,从侧面衬托了牧羊老汉的歌声动听,唱歌的水平之高,表达了赞美之情。 3.联系上文内容“是的,我曾在报社当记者,专门调查过劳动号子,这算是我们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分析,通过“紧紧抓住我的手”写出了老汉听到“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这句话的内心之激动。会想到:终于有人来记录这些宝贵的艺术,不用再担心会失传了。找到知音了,不白等那么多年。意思对即可。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由“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可知:真正的歌唱家指的是牧羊老汉。根据“只要跟庆生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可知,牧羊老汉民歌唱得好、喊得棒,他热爱民歌艺术达到痴狂的地歩,热爱民间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责任感,已经具备了歌唱家的素质。“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表达了“我”对牧羊老汉的赞美,点明文章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花鸟

①无风的晴日,盆花之间常依偎一只白漆的鸟笼。里面的客人是一只灰翼蓝身的小鹦鹉,我为它取名蓝宝宝。走近去看,才发现翅膀不是全灰,而是灰中间白,并带一点点蓝;颈背上是一圈纹,两翼的灰纹则弧形相掩,饰以白边,状如鱼鳞。翼尖交叠的下面,伸出修长几近半身的尾巴,毛色呈深孔雀蓝,常在笼栏边拂来拂去。身体的细毛蓝得很轻浅,很飘逸。胸前有二片白羽,上覆浑圆的小蓝点,点数经常在变,少则两点,多至六点,排成弧形,像一条项链。

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儿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赋。幸运的时候,蓝宝宝会吐出三两个短句:“小鸟过来”“干什么”“知道了”“臭鸟不乖”,还有节奏起伏的“小鸟小鸟小小鸟”。小小曲喙的发音设备,毕竟和人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人语的唇音齿音等等,蓝宝宝虽有娓娓巧舌仍是模拟难工的。听说要小鹦鹉认真学话,得先施以剪舌的手术,剪了之后就不会那么“大舌头”了。此举是否见效,我不知道,但为了推行人语而违反人道,太无聊也太残忍了,我是绝对不肯的。

③忽而蓝光一闪,一片青云飘落在我的肩上,原来是有人把蓝宝宝放出来了。每次出笼,它一定振翅疾飞,在屋里回翔一圈,然后栖在我肩头或腕际。我的耳边、颈背、须下,是它最爱来依偎探计的地方。最温驯的时候,它会憩在人的手背,低下头来,用小喙亲吻人的手指,一动也不动的,讨人欢喜。有时它更会从嘴里吐出一粒“雀粟”来,邀你共享,据说这是它表示友谊的亲切举动,但你尽可放心,它不会强人所难的,不一会,它又径自啄回去了。有时它也会轻咬你的手指头,并露出它可笑的花舌头。兴奋起来,它还会不断地向你磕头,毛松开,瞳仁缩小,嘴里更是呢呢喃喃,不知所云。不过所谓“小鸟依人”,只是片面的,只许它来亲人,不许你去抚它。你才一伸手,它立刻回过身来面对着你,注意你的一举一动,不然便是蓝羽一张,早已飞之冥冥。

④小鸟依人,也会缠人。过分亲狎之后,也有烦恼的,你吃苹果,它便飞来奇袭,与人争食。你特别削一片喂它,它只浅尝三两口,仍飞回你的口边定要和你分享大块。你看报,它便来嚼食纸边,吃得津津有味。你写字呢,它便停在纸上,研究你写些什么,甚至以为笔尖来回挥动是在逗它玩乐,便来追咬你的笔尖,要赶它回笼,可不容易。如果它玩得还未尽兴,则无论你如何好言劝诱或恶声威胁,都不能使它俯首归心。最后只有关灯的一招,在黑暗里,它是不敢飞的。于是你伸手擒来,毛茸茸软温温的一团,小心脏抵着你的手心猛跳,吱吱的抗议声中,你已经把它置回笼里。

⑤蓝宝宝是在菜市上花六元买来的,在我所有的“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的。前年夏天我们举家回台北去,只好把蓝宝宝寄在朋友家里,劳朋友做了半个月的“鸟妈妈”。记得交托之时,还郑重其事,拟了一张“养鸟须知”备忘录,悬于笼侧,文曰:“小米一钵,清永半缸,间日一换,不食烟火,俨然羽仙。风口日曝之处,不宜放置鸟笼。无须为鸟沐浴,造化自有安排。略通人语,颇喜传讹,闺中隐私,不宜多言,慎之慎之。”

(有删改)

1.文章围绕“蓝宝宝”写了哪些内容?请根据提示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语言天赋——②__________——寄养须知

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蓝宝宝的可爱,不只外貌的娇美,如果你有耐性,多跟它做会儿伴,就会发现它的语言天赋。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最温驯的时候,它会憩在人的手背,低下头来,用小喙亲吻人的手指,一动也不动的,讨人欢喜。

4.有读者认为,文中最后对“养鸟须知”备忘录的介绍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甲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乙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以为子。晏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①何晏:何晏之父早逝,曹操纳其母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②魏武:魏武帝,曹操③庐房屋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诣其父     诣:拜访

B.因欲以为子       欲:想要

C.晏乃画地令方     乃:才

D.人问其故         故:原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的“杨氏子”,用杨梅等水果招待来访问其父亲的孔君平。

B.当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时,“杨氏子”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应。

C.曹操很喜欢何晏,想认他做儿子,何晏画了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表示自己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D.无论是“杨氏子”还是何晏,两人的共同点都是年少、有智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有忧彼所忧者。

A.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B.,目似瞑,意暇甚。(《狼》)

C.有闻而传者。(《穿井得一人》) D.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其中(《狼》)                洞:洞穴

B.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若:你

C.晓之者亦然大喜(《杞人忧天》)    舍:同“释”,消除

D.匹夫不可志也(《论语》)          夺: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