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陪伴着我们成长,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她)或许让你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陪伴着我们成长,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她)或许让你心怀感激,或许让你无比尊敬,或许让你怀念,或许让你深爱……请以“我最       的一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2)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范文: 我最怀念的一个人 一条熟悉的小径,连着熟悉的老屋,门前立着熟悉的红。轻触那年代久远、油漆斑驳的门环,眼前漾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外婆———”稚嫩的童音,惊落下几片红瓣。 正是那冬央春至的时节,我跃过一群鸣嗓的鸡鸭,扑到刚放下线针活的外婆怀里。外婆笑呵呵地抱着我,满是皱纹的脸露出欢欣的笑意。她拢拢花白的头发,将我移到她的腿上,轻轻地晃着。 “外婆,木棉花开了!”我又蹦下了地,跑向门口那一簇嫣红。一阵微风吹来,几朵木棉花一路旋转飘下,“啪”地一声纷纷落在地上。我捧起它们,得意地笑了:“一朵留着踢,一朵留着摘花瓣,剩下的全拿去泡茶喽!” 外婆摘下老花镜,颤颤巍巍地倚在门上,眼睛里闪烁着慈爱与幸福的光芒。 最爱喝外婆泡的木棉花茶了。将洗净、晒干的木棉花放在一个古朴的大木碗中,沸水一冲,香味便扑鼻而来。花在水里跳跃着,旋转着,多像一位灵巧的舞蹈家啊!外婆的茶总是恰到好处,味清苦却馥郁。在木棉花旁的小石桌上,啜饮着沁人心脾的茶,多么美妙啊! 外婆总是看着我喝,微张着嘴,时不时帮我拂去头发上的嫣红。轻柔的动作,总让我如沐春风。时时忆起那温馨的画面,心头便泛起一阵暖意。可是…… 风起了,怀念的人却不再。我推开老屋的门,看到外婆的遗照,匆匆背过身,跑出庭院,来到那棵树下,抬望眼,看到梦中常现的那抹嫣红,才知道已是春天。 应该高兴才对,好不容易回趟老家。可为何,眼里的泪却模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呢? 【解析】 考查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结合提示打开思路,“我最 的一个人”横线补充之词应该是表达对这个人的感情,或这个人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应该是形容词。如,感激、怀念、敬佩、爱等。作文内容应该围绕这个词展开,表达对这个人的感情。“一个人”可以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如老师、父母、同学、清洁工等。从题目看,是一篇写人记事文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典型的小事,突出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特长或本领。在叙事时,注意详略安排,在写作方法上,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亲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苦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2.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是因为什么?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狼》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加线词语。

将隧入___________            断其_________

一狼其中___________          暇甚_________

3.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B.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6.请写出两个带“狼”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_______,10,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_____________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

(5)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

(6)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