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⑦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⑧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⑨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⑩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分析文中第⑥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

2.文中第⑨段写“我”梦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结合文章内容,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1.幽静、优美。①营造出美丽的意境;②烘托出作者舒适,惬意的心情;③暗示了下文故事的情节。 2.写“我”梦中的梨花,属于虚写,把梨花林和梨花姑娘融合到一起,人花相映,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赞颂了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 3.①哈尼姑娘梨花②自然界的梨花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4.①指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②结合文章内容(如:“瑶族老人送粮食”、“我们修葺小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③自身的理解或具体做法;④语言表述。(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传承雷锋精神的做法”展开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1)“一弯新月升起了”点明了时间是晚上,结合“淡淡的月光”“忽明忽暗”等词可知,营造了幽静的、朦胧的氛围。新月高挂,白色的梨花落在肩头,这两个景物写出了环境的优美。故环境特征是:幽静、优美。2)新月、梨花这两个景物展现出了一个美丽的环境,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结合“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可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美丽的环境烘托出了作者舒适,惬意的心情。结合“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可知,两个走夜路的人不想露宿山中,看到梨花意识到马上有人家,为下文的小屋出现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概括梦中内容。结合“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可知,这里写出了“我”梦到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2)分析。结合“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可知,因为“我”得知了哈尼小姑娘特意在此放一些柴、米等物资方便路人,“我”非常敬佩这个小姑娘,但是没有见到她,梦里就梦到了她,这是虚写。同时,“我”的梦中,这位善良的哈尼小姑娘行走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中,梨花美丽而芳香,小姑娘善良朴实,美丽的梨花成为背景,进一步衬托出哈尼小姑娘的美丽,赞美了她的美好心灵,人与花相映成趣。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结合“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可知,“我”猜测这个小女孩是梨花那个善良的女子,结合“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可知,真正的梨花是这个小姑娘的姐姐,故这里的梨花是一个女孩的名字。2)那洁白的梨花。结合“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这里的梨花是指真正的梨花,是自然景物。3)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合“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路边的梨花到处开发,作者望着小姑娘和自然的梨花想到这句诗,所以这个梨花一方面是指自然界中真实的梨花,另一方面想到的是雷锋精神。结合第十五段可知,路过的解放军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建起了一座方便路人的小屋,而经过的哈尼小姑娘看到解放军的行为很受感动,就经常来放一些米、柴等物资方便路人,而其他路人在哈尼小姑娘的善举的影响下也都自发的补充物资,这是一条善意的链条,而链条的起点是雷锋精神,故这里的“梨花”另一方面指雷锋精神。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结合“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和文章具体内容,谈出对雷锋精神和传承雷锋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示范:雷锋精神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文章中解放军们建造小茅屋方便他人是在表现和传承雷锋精神,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为小茅屋提供米、柴等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其他路人不断补充自己消耗的米、柴,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在所有人对他人善意的回馈中,雷锋精神得到了传承和传播。雷锋精神并不难以理解,也不难以去实践,只要我们对他人多一丝善意,只要我们对他人的善意多一丝回馈,那么雷锋精神就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及 鲁 肃 过 寻 阳                    

(2)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当涉猎 _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

(3)迨能倍诵________         (4)温公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甲乙两文都是讲的关于读书的事,甲文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的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填空)

5.甲文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1)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2)棹歌,渔民的船歌。(3)越中:今浙江省中部。

1.这首唐诗描绘了__________(填季节)的景色,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兰溪怎样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逢入京使》中诗人极为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竹里馆》中最能体现作者安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浓的的京味儿。小说讲述了一个_________(身份)的辛酸故事,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____,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