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打开语文书,除了一篇篇课文,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有一些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

作文

打开语文书,除了一篇篇课文,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有一些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细心品味,我们时常为之动容:邓稼先用一生奉献诠释中国脊梁,闻一多用鲜活的生命谱写爱国诗篇,鲁迅用笔杆子唤醒国人的灵魂。同学友情,亲人关爱,古人情操……温情和力量就在生活的点滴里,呵护着成长中孤单的心,令人动容。

请以“这,令我动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例文: 这,令我动容 夜,万籁俱寂,老钟响了十下。窗外,风如扫落叶般的席卷着大地,让人心中也多了些冷意。 “阿一阿嚏ー”一个喷嚏在我房间炸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家中四处蔓延,我拉了拉被子,缩起身子准备继续入睡。“怎么了,孩子,感冒了吗?”隔壁传来一声温和的问候。“没事,”我迷迷糊糊地答道。一阵窗帘窸窸窣窣的声响,我不耐烦地捂住耳朵。随后一阵脚步声,轻轻地传来,这步声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含着数不尽的爱,时常奔走在两扇门之间。 “嘎”房门被轻轻地推开,一点点亮光透了进来,我不满地说:“干嘛呀,人家睡觉呢。”“冷了吧,把被子盖好!来,给你添个毯子?”爸爸的声音亲切体贴。他轻手轻脚地来到床前,给我加被子,“明早多穿点衣服,天气冷了。” 我勉强睁开眼,发现爸爸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垂衣,心中一热,忙应道,“知道了,你也快去休息吧。”又是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慢慢地远了。渐渐离我远去。这么冷的夜,爸爸只穿件单衣就出来了,只为问问女儿冷不冷,只为看看女儿有没有盖好被子,我的鼻子有点发酸。漫漫长夜,往事不断在脑海涌现,思绪回到从前…在爸爸的爱中我又进入了梦乡。 “阿一嚏一”一个响亮的喷嚏把我惊醒,天亮了,不过这个喷嚏是老爸的。我快速起床,跑到客厅,为爸爸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地开水。 打开窗户,霏霏细雨飘酒进来,洒在我的脸上,感到温柔润滑,像是抹上一层薄薄地金珠奶油膏,润泽着我的肌肤,舒爽依然;微风轻轻拂面,似爸爸的鼻息吹在我的脸上一样,有着淡淡的清香,觉得特别的清新。 父爱如被,哪怕寒意袭人,父亲无声的爱,温暖着我的人,更温暖了我的心!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这”是写作对象,“令我动容”是题眼,指让人感动。“我”是限制词语,限制了人称,必须是第一人称。题目的含义是:某个对象,让我感动。“动容”是一种内心的感触,内心因为某个对象而触发了比较浓郁的情感。结合导语可知,这个对象可以是语文书中谋篇课文里的人物和其相关事件,如邓稼先的奉献精神,闻一多的爱国精神,鲁迅的唤醒民智的追求等等;也可以不是语文书中的一些对象,而是身边的某个人、某件事。可以是亲人对自己的呵护令自己动容,可以是朋友的对自己的关怀令自己动容,可以是身边的某个陌生人的言行令自己敬佩而动容,可以是边疆的守边将士的坚守令自己动容,等等。对象不局限。 其次,思路。本文适合写出记叙文,记叙性散文。可以写一个动容对象,也可以写几个动容对象。先明确动容的对象,然后具体写出动容的原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细节的描写来含蓄或直白地展现其令人动容的内容和原因。 第三,选材。选材一定要小,要具体,动容的原因要深,要真,不可浮于表面,只有真正打动了自己的内容,才能打动读者。而越是小的素材,越是能够进行细致的描写,越是能够展现生活的真实,从而引发读者对类似内容、类似经历的联想,进而产生共鸣。写一件令人动容的事情,则要在情节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下功夫,营造氛围。写几件令人动容的事,则要几件事都有某个联系,让素材有统一性。 第四,语言。本文写令自己感动的事,那么就要展现丰富的情感,遣词用句上要斟酌,选择富有情感的语言,全文不仅要有记叙和描写,最好要有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进而抒发情感,文理并重,体现主题的深刻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母亲的栀子花》,完成下面小题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那一夜电闪雷鸣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端午节

欢乐、难忘

 

 

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3.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⑦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⑧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⑨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⑩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分析文中第⑥段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

2.文中第⑨段写“我”梦中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结合文章内容,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及 鲁 肃 过 寻 阳                    

(2)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当涉猎 _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

(3)迨能倍诵________         (4)温公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甲乙两文都是讲的关于读书的事,甲文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的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填空)

5.甲文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1)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2)棹歌,渔民的船歌。(3)越中:今浙江省中部。

1.这首唐诗描绘了__________(填季节)的景色,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兰溪怎样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5)《逢入京使》中诗人极为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竹里馆》中最能体现作者安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