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请以“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铭记 雨似断线的珠帘,徐徐地落下,撑一把伞,走在印满我年幼时的足迹的小巷中,听雨打在伞上的“嘭嘭”声,不知不觉中,脚步便停住了,停在了那一扇记忆深处清晰可辨的木门前。 推开老屋的大门,伴随着岁月留给它的“吱呀”声,一股呛人的霉味扑面而来,整间屋子阴暗而又潮湿。我放慢脚步向前走,过道上横着几瓣破碎的瓦片,周围有一大摊水,屋顶的破洞上还不停地往下漏着雨。跨过水渍,来到小院之中,只见葡萄架倒塌在地上,还有几根枯萎的藤缠在上面,像面目狰狞的细蛇。台阶上爬满了青苔,这一小片绿色在灰暗的院中显得格外刺眼。院中的墙根处,长满了杂草,交叉错杂,如同恶人蓬乱的发。一阵风不知从何处钻来,便听见“哐当哐当”的响声,那是东屋未关好的窗,一下一下地撞击着墙壁,有一块玻璃已经残缺了,地上到处溅有玻璃渣。我不敢再往下看,老屋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一阵酸涩涌上心头。想起太奶奶在时这里是那么井井有条,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 小时候,我曾经和太奶奶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的小院简直成了我的快乐天堂。春日的早晨,当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太奶奶已经崴着三寸小脚在院子中忙活开来了。她一手拎着水壶,一手托着葡萄的幼苗,细细地浇水,望着那幼嫩的葡萄藤昂着头向上疯长,太奶奶的脸上溢满了喜悦。阳光从院子上方投射进来,柔柔地爱抚着大地上的一切,圆圆的太阳就如同浸泡开的棉籽一样,一点点膨胀开来。我新奇地看着院中的新生事物,在院中到处乱跑,到菜丛中捉小虫子,放在手心,任它满手掌地爬,逗得我咯咯直笑。 日子如流水一般从指缝间流过,我上学后就离开了太奶奶。直到几个月前太奶奶病危,我才又一次来到了这间老屋。短短的几个月,老屋就变成了这般荒乱,心再一次揪起。曾经那么整洁的小院,就这样一日日幽暗下来,是不是老屋的灵魂也已经跟着太奶奶走了?要不怎么会这样没有神采。 收起思绪,也收起沉重的心情,走出老屋,合上斑驳的木门。老屋的一切我都会铭记,镌刻在最深的心底,包括我的太奶奶,还有我的童年。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没有任何提示语,难度较大。“铭记”意思是深深地记在心里,“铭记什么”应该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在选材前,不妨追问自己,“铭记”什么?为什么“铭记”?怎样“铭记?“铭记”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追问,一些未曾烙印在心底、意义不大的往事就可以排除掉,而沉淀在内心、久久不能忘怀的往事就会跃入脑中。如毕业那刻离别的场景、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等等。可以写一件事,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一件事,如自己的成长,家庭的变化等;还可以写一段时光,即让人感到温馨的一个时间段;还可以写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在“我”面临挫折时给予“我”鼓励与信心的,也就是说要把铭记的原因交代清楚。详写的地方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一笔带过,在情节上不妨增加点波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去触摸乡村

李丹崖

⑴周末回老家去看父母,坐城乡专线列车从公路上下来,我就没有乘车,我想在乡野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深冬田野的广袤和空旷。

⑵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这些浮游在空气中的小颗粒,我每次闻到它,总会想起“脚踏实地”这个词,宛如一棵大树扎稳了根,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依然扎在乡村。

⑶在城市里呆久了,人人都想到乡村去转一转,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时光的河道里漂泊久了都需要适时的回归。生在农村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了却自己的还乡梦,是一种亲情的维系在佐使,他们是乡间田野上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还拴在故乡门前的桑梓上。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去乡村是为了踏青,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去农家乐,看起来形式上是为了图个新鲜,其实,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⑷冬日里,乡间的田野有一些薄雾,但是可见度还是非常高的,薄雾像围巾一样围在村庄的上端,村庄静默如同老人,摇曳生姿的树木像一些扎堆顽皮的孩子,不同地在向着村庄的方向招手。乌鸦在田野上空盘旋,累了就落在树杈上歇脚,黑压压的一片,总让人想起梵高的名画。在老家农村,乌鸦是有些迷信色彩的,它和灰喜鹊形成了一对强烈的反义词,灰喜鹊象征着喜庆,乌鸦则有着不祥之兆,主要体现在乌鸦的叫声,乌鸦在谁家门口叫了,谁家都要遭殃,所以,乡村的孩子从来不敢用弹弓打乌鸦。迷信毕竟是讹传,我们不妨把此讹传看成是农人对鸟雀的一种敬畏。

⑸乌鸦在天空连翩滑翔,时而俯身飞下,落在田野里,它们在觅食。土地是隐忍的,任由乌鸦细爪的翻挠,依然敞开怀抱迎接万物的皈依和支取,土地是乡村的银行,冬天是储蓄的季节。清晨走在田间地头,田野里会冒出一层热气,如同酒池发酵一般,昭示着自己的富足。

麦苗是冬日田野里少有的青绿,这些脆嫩的小东西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静待苍茫大雪的到来。这时候,乡野里的树是最性感的,性感在它们的裸露,性感在它们的坦白,像极了姜文的电影,坦荡而达观,从不给自己的观众玩阴的,一层层,一枝枝,敞开自己的脉络给这个世界看。

⑺路是乡村的动脉,大路供给着乡村,也支付着乡村,冬日里的乡村如同一个能量站,买卖交易是最常见的事情,马达声轰鸣,机动三轮车来回穿梭在大路上,换回的是农人们丰收的笑靥。阡陌如网,织在田野的肌肤上,干草纷乱在阡陌的周围,像极了海明威的胡须。

⑻沿村多沟溪,有水,也是澄澈冰凉的,小草鱼也不敢翻花,枯白的水草浸泡在溪水里,任由小鱼的吞噬。每每走在村落的外沿,看到这些沟沟水水,我总想起夏天里,在宽沟里扎猛子的玩伴,此刻,他们的孩子也已长大,他们不屑于在这里扎猛子,而是活跃在都市的温泉游泳池,他们不像我们当初那样穿粗布短裤,而是穿比基尼,花花绿绿的,像极了这个时代孩子们斑斓的思想。

⑼村庄一直是质朴的,每每走进村口,听着几声遥远的犬吠,看着烟囱里的袅袅炊烟,闻到冬日里谁家锅灶里大白菜粉丝的清香,走在村子里如掌纹一样的小路上,我的思维开始退化,脑子也变得简单,喝一口土锅灶里稍带有草木灰的开水哟,甜在舌尖丝绸一般穿过,这种压水井里抽出来的水,经由母亲烧开,喝一口,全身都有了温暖祥和的味道……

1.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在冬日回乡,“触摸”到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试找出三处。

2.阅读⑵⑶两段,概括作者要去触摸乡村的原因。

3.阅读第⑷⑸两段,试分析作者为什么描绘冬日田野中的乌鸦。

4.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赏析。

(1)刚一下车,鼻孔里旋即飘满一种泥土的香,这是最踏实的香味,也是最安稳的香味。(如何理解“安稳”一词?)

(2)麦苗是冬日田野里少有的青绿,这些脆嫩的小东西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静待苍茫大雪的到来。(从修辞角度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5.下面两个片段都写到了“故乡”的景色, 请比较两个片段中写景的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甲)村庄一直是质朴的,每每走进村口,听着几声遥远的犬吠,看着烟囱里的袅袅炊烟,闻到冬日里谁家锅灶里大白菜粉丝的清香,走在村子里如掌纹一样的小路上,我的思维开始退化,脑子也变得简单……

(乙)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播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的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

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谓君不善学             (2)王生益

(3)莫逾自厌                 (4)年事蹉跎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千 里 之 外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亦善学乎       斯陋室                  (《陋室铭》)

B.请铭坐右         小大狱                  (《曹刿论战》)

C.昭炯戒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D.但识之不思之     出淤泥不染              (《爱莲说》)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峡中:在今重庆巴南区西。②衔杯:饮酒。③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④雨露:恩泽。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神奇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请你一起参加“神奇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代

字典辞书(部分)

汉字字数(个)

汉朝

《说文解字》

9353

宋朝

《类篇》

33190

清朝

《康熙字典》

47035

当代

《汉语字典》

56000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媒体项目

报纸

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

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

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1)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追寻汉字起源

我的设计:

(2)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从音形义三方面任选一方面“夸夸我们的汉字”,你是这样向同学们赞美汉字的:

(3)请综合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的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