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惊吾马,马性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属:通“嘱”,委托,交付。②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下列各项,与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廷尉,天下之平也

A.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被文帝授予廷尉的官职,他是个秉公执法,依法办事的官。

B.延尉认为天子与天下人都应共同遵守法律。

C.张释之认为,农人使皇帝的马受到惊吓,差点伤到皇帝,应当立即处死。

D.文帝最终认为延尉的判决是对的,说明他善于纳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1.C 2.C 3.现在依法只能判决这样的罪,如果再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相信了。 【解析】 1.例句,句意:廷尉,是天下执法的标准。判断句式。 A.句意: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省略句式,“甚”后面省略了“于”,应该是“急湍甚于箭”; B.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被动句式; C.句意:这是真正的将军呀。判断句式; D . 句意: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省略句式,省略主语“愚公”; 故与例句相同的选C。 2.C.从文中“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可知,在听了农人陈述的原因后,张释之认为这个人违犯了禁止通行的禁令,应判决罚金。C项表述的是皇上的观点,而不是张释之的观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中的重点词:今(现在)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如是(这样),更(再)重(加重)之(代词,代农人犯的罪),是(这样)法不信(相信)于(被)民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跳往助

A.天下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称善者久(《周亚夫军细柳》)

C.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实是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阻绝(《三峡》)                           溯:逆流而上

B.其不(《愚公移山》                          已:停止

C.得志,与民之(《富贵不能淫》)               由:自由

D.出则无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匹敌、相当

 

查看答案

    ①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

②它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和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它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我每次经过洞边,向里面张望的时候,总可以看到四只大眼晴。这位隐士的四个望远镜像金钢钻一般闪着光,在地底下的四只小眼睛就不容易看到了。

③它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它的爪子极短,稍有一点动静,爪子就缩回肚腹下面。雄性把先后拌匀进洞的无数散碎食物聚集起来,揉成一整块;然后,它把这一整块食物搅拌、混合、压实,成为颗粒均匀的食物。我多次看到这位女面包师站在那个大面包上。

1.上面三段文字分别描写的是哪种昆虫?下列各项,判断正确一项是

A.①螳螂       ②樵叶蜂        ③蜣螂

B.①捕蝇蜂     ②黑肚狼蛛      ③圣甲虫

C.①螳螂       ②黑肚狼蛛      ③蜣螂

D.①捕蝇蜂     ②樵叶蜂        ③圣甲虫

2.下列关于《昆虫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笔调,介绍了作者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

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昆虫记》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D.《昆虫记》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但因为其作者是一位昆虫学家,所以没有讲究什么写作技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水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春望》首联写出了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后,荒芜破败的样子。

B.《春望》颈联用“烽火”借指战事;“连三月”说明战火已持续很久。

C.《雁门太守行》首联写敌军兵临坡下,要将城池摧毁,他们身上的铠甲也迎着太阳闪闪发光,气势慑人。

D.《雁门太守行》颔联中的“燕脂”是形容战场上胭脂一样深红的血迹。

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表现了诗人感叹春光早逝,鸟儿离去的伤感之情。

B.《春望》尾联刻画了诗人华发稀疏的形象,诗人的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C.《雁门太守行》颈联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雁门太守行》尾联借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土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