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兔从狗窦入...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十五从军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老兵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的诗句是:                        

(7)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诗句是:                             

 

(1)雉从梁上飞(2)青衫湿 (3)生子当如孙仲谋(4)四面歌残终破楚(5)吹伤了那家(6)出门东向望 泪落沾我衣(7)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解析】 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梁(房梁)”易误写成“粱(高粱)”,“残”的右边易误写成三“ノ”,“鍪”是多笔划字,易写漏“矛”中的“ノ”;第(6)小题中,“悲痛欲绝”以“泪落”来表现,“茫然之情”由“出门东向望”中看出;第(7)小题中,“夸张之笔”指“年少万兜鍪(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不可一世的英姿”即“坐断东南(坐镇东南,没有向敌人低过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髮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觅封侯”用了_______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视之(仔细) B.臣之妻臣(偏爱)

C.王之甚矣(弊端) D.朝服衣冠,镜(照)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 B.朝廷臣莫不畏王

C.吾妻美我者 D.暮寝而思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查看答案

人贵立志(萧致治)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中心论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B.立志不应该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C.立志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D.立志是共筑中国梦,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下列关于“立志”的描述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必定胸怀大志,并且坚定不移。

B.最好的立志,是社会集体的需要与个人的兴趣所协调达成的最佳选择。

C.立志,唯有以深明哲理为基础,不简单盲从,方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D.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立志只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可以了。

3.下列对文章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的词“一些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B.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成大事者必有大志。

C.“何谓立志”的回答因人而异,但是作者提倡的是首先着眼于大局,然后再考虑个人。

D.毛泽东同志不仅心中立有大志,而且身体力行,在革命征途中矢志不渝,终成一代伟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生辰纲是指成批运送的新年礼物。

B.在汉语中表示年龄的词语很丰富,其中“总角”表示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D.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征。《南京大屠杀》就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