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先生之风”谈起
①2018年10月,松江二中与黄浦区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举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西泠印社创社115周年“先生归来——吴昌硕和他的时代”系列活动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由此想起前些年,一部十集纪录片《先生》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②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一种修为,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标志,体现了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对先生这种社会身份的认同与尊重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曾深情地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谓先生精神?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具有担当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生抱负。李叔同虽然皈依佛门,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为宣传抗日到处奔走,捐筹款蔡元培当年在德国考察时接到邀请,便马上赶回祖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终成中国高教之开路先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生们的这些作为显示出以社稷利益为上的高风亮节,以百姓福社为重的良知德行。
③先生者是文化现行的领军,知识传播的师表理想追求的楷模。如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如“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毕生致力于办平民学校,不屈不挠、知行合一,终成一代人民教育家。立德、立功、立言正是先生的标识。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真知灼见。对先生们所做到的“三不朽”我们应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
④在我们民族的知识、信仰、思想谱系中,与先生最接近的一种角色,也许就是老师了。韩愈将“师者”定义为“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的名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讲是对韩愈“师说”的定义补充“时代楷模”黄大年为重大科研项目呕心沥血,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科研精英团队,被人们尊为“最纯粹的先生”。复旦大学教授钟扬踏入青藏高原16年取得了累累成果,并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创新群体,他留下的“种子精神”,正是先生精神的生动写照。
⑤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传承先生风范,弘扬先生精神,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琪森/文,选自《文汇报》2018年10月22日,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说“先生之风’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
2.第②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成登程口占示家人》
(2)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把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3.如果将下面一则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到文章中,你认为插入哪一段比较合适?请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材料]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在狱中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壮怀激烈的诗句。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 )
A.李权同虽然皈依佛门,但仍然牵挂国家,他为抗日募捐筹款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B.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正是“为因为民建立功绩”,他不愧为追求理想的楷模。
C.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是“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就是具备“先生之风”的一类人。
D.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不仅扎根青藏高原,还培养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他身上具备先生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②,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③,虽蒙斧钺汤镬④,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⑤,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
注释:①春秋:年纪。②亲近:皇帝的侍从。③效:效忠。④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⑤衿:衣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3处)
臣 事 君 犹 子 事 父 也 子 为 父 死 亡 所 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武使匈奴明年____
②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____
③故使陵来说足下____
④武父子亡功德____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卿尚复谁为乎/贤能为之用
B.虽蒙斧钺汤镬/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且陛下春秋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刚刚投降的时候,因为自觉有愧自己的国家,不敢去面对身陷降图而坚决不投降的苏武。
B.苏武和李陵曾是同事,感情深厚,所以单于让李陵去动降苏武。
C.李陵被苏武然不屈,坚定的民族气节所叹服,倍觉感动,自感惭愧,决定离开匈奴。
D.李陵首先分析了苏武的渺茫前途,苏武委婉地拒绝了,李陵再次劝说,苏武意志坚决,以死相逼。
5.列对选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在描写苏李诀别时,没有正面描绘苏武但从李陵的言语中透露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
B.选文对人物语言的叙写逼真,出场人物的语气极为激昂。
C.苏武面对老友李陵的劝降,虽然回客简短,但言辞包含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对老友的期许。
D.选文的文学性很强,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成功地塑造了苏武的高大形象,一千多年来苏武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榜样。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默写填空。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2)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滁州西涧》)
(4)神州风光美,诗句有佳境。徜徉在古典诗词的世界,可以欣赏到江南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莺飞燕舞,也可以望见东岳泰山“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神奇秀丽,还可以领略到西北边塞“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一雪压冬林的奇特景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并且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
③他的生命的一部分给予别人
④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
⑤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等——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A.①③②⑤④ B.④③⑤①②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①②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是和记叙文、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西门豹治邺》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文记叙的是战国初期西门豹治理邺县,禁绝为河伯娶妻,征发民工兴修水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