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从那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

请以“从那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范文 从那以后 那未打下的一耳光,成为我与父亲之间的一扇窗户,关上便像两个世界,打开也可轻易触碰彼此。 ——题记 房间里,我正半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这本刚买下的漫画;而地板上,三岁的小堂妹还在自顾自的玩着手中的芭比娃娃。这个从小伴随我长大的娃娃啊,已经被异常调皮的她折磨得“面目全非”了。我强忍心中的怒气,把头转向一边继续进入我的漫画世界中。唉,谁让我是个姐姐呢。“姐姐,姐姐!我想要那个!”小堂妹突然爬上床,指着我的书桌大喊。我顺着她的手望去,那是一个海螺。 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个时候,哪家店买下的它。只记得那次全家旅行,我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间,对它“一见钟情”。后来就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看了看地上有些可怜的芭比娃娃,我可不想海螺在这个捣蛋鬼的手中重蹈覆辙,于是摇摇头坚定地说:“不行!”这一次,这个小家伙却出奇的乖,只是点点头跳下了床,重新坐回地面上。本以为一切就这样结束,谁想到,不经意的一转头,看到她架起了高高的椅子,踮起脚尖把海螺从墙上拿了下来,正欲转头冲我得意地笑时,高高的椅子突然倒了下来,海螺碎了、妹妹哭了……父亲闻声进入房间,我此刻才看到妹妹嘴唇上的血,大概是摔下来的时候咬到了。 “你怎么看的妹妹!”父亲检查过妹妹的伤势确定无大碍后冲我大声问道。“我没错!”我也不示弱的回应。父亲脸上的怒意越来越重,压低声音向我说道,“你再说一次!”我依旧不肯低头,甚至越发委屈,“我没错!”我看着父亲猛地抬起右手,我也站在原处没有躲避,只觉得如坠冰窖般脊背生寒。那一耳光终是没有落到我的脸上,父亲放下手走出了房间。晚饭我没有吃,听说父亲也没有。快睡觉时,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父亲:爸爸没有打你,也从来都舍不得打你,我只是在想,那么多年是不是真的把你宠坏了,人要学会承担,希望你的任性只留给我…… 我突然想到,父亲扬起手的那一刹那眼中的晶莹,是一种我看不透的复杂情感。 午后,我为父亲沏上一杯浓浓的茶,在淡淡的馨香中告诉他:爸爸,对不起。 【解析】 此题是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侧重于“回眸与发现”,提炼正面影响自身成长的某亮点。注意指示词“那”,“那”表明是过去发生的一件事,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唯独想起这件事,说明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意义比较深刻。“以后”会怎样?肯定是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是“我”以后改变的出发点,是写作的重点。结尾要点出“那件事”后的意义,或是认知的、身体的、素养的、行为习惯,或是思想上了收获、改变都可以。也可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从那以后,我变得坚强了”“从那以后,我长大了”“从那以后,我不再胆小了”“从那以后,我变得懂得感恩”“从那以后,我变得自信了”等等。这样来思考,写作角度会更小,更容易突出中心。这一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适合写记叙文和边叙边议的散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赏画

(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2)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3)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然地点燃一支烟。

(4)“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5)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幅画?

(6)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跳起来。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自然界颜色,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7)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赏析第(3)段的画线句子。

2.请简要概括卢华赏画时的态度变化。

非常好奇→__________→坦诚相告→诚恳请教→__________

3.说说对第(4)段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4.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1)昼夜节律是身体内部生物过程,它与昼夜循环保持同步。它对光线的存在做出反应,告诉一个人是时候起床了,当天黑时,它会让他感到困倦。昼夜节律不仅能调节睡眠,还能调节饥饿、荷尔蒙分泌以及体温。干扰这种内部过程会导致大量并发症,如抑郁症、肥胖症等。当你强迫自己熬夜或睡得比平常久时,就会扰乱昼夜节律。这意味着,即使你没有立即注意到它的变化,你的内部生物过程也有可能已经失控。

(2)这项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改变昼夜节律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因为慢性昼夜紊乱会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将细胞暴露在一种叫做地塞米松激素中,这种激素能够破坏昼夜节律。实验后他们发现,细胞跳过了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直接生成了更多的DNA,进入了为细胞分裂做准备的阶段。这种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正是导致肿瘤生长的原因。这意味着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细胞分裂加速,使身体更容易患上癌症。

1.概括选文内容。

2.分析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文中第(1)段结尾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蒋门神见了A,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A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A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A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A追入一步,踏住胸部,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乙)B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B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B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甲)文,A是哪位英雄?他有哪些绝技,请举出两例。

2.(乙)文,B是哪位英雄?试着再列举关于他的两个故事。

3.赏析(乙)段画线的句子。

4. A、B都是在抱打不平,但他们目的不一样,请分别说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行本每以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隋文帝登基,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始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律令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盖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令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

(选自《隋书·刘行本传》,有删改)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虽衣食乏____________           (2)此人____________

(3)上敛容____________           (4)此吏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今 肇 乃 敢 重 其 教 令 轻 忽 宪 章 亏 法 取 威 非 人 臣 之 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

(2)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

4.结合选文内容,概述刘行本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