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是柔软的厚壁,凌空原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翻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第一段中母亲的照片“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中的“一向”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

2.第四段开头写到“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其中“丁艰”一词是书面语,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我们在初中课本里学过哪一篇文章也写到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奔丧回家这一情节?第七段中“唯假期归省”与鲁迅的《社戏》中“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两句中的“归省”意思相同,写出这个词的意思。

3.第六段中两次描写了母亲,当作者临行时,先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后写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为什么当作者放假归来时,描写顺序却相反呢?

4.第九段引用的陶渊明诗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是说明人在年轻时容易犯什么毛病?(答案不得超过10个字)

5.“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是深深印在作者脑海中的母亲的形象,这句话贯串全文,重复十次,可见其重要性。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6.本文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们在初中课本中还学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写出这篇课文的作者和题目。

 

1.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影》、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3.为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4.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或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 5.严肃慈爱 6.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一向”的意思是从来、一直,结合文章怀念母亲的内容可知,作者一直把母亲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 2.本题考查识记文章内容和文化常识。一问,《背影》也写到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奔丧回家这一情节。原文是: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二问,“归省”的意思是“回乡省亲”,即从外地回到家乡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临行时,“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可见,“严肃的光辉”指的是母亲对“我”的教导,“慈爱的笑容”指的是母亲对“我”的慈爱,因此,当“我”放假归来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母亲“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感受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慈爱。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意思是:过去听到老人追忆往事,总是掩上耳朵不高兴听。结合“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分析,可知此句是说明人在年轻时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这里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之意。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写出了母亲两方面的性格特点,一是严肃,二是慈爱。找到文章中描写母亲此性格特点的句子分析即可。如,“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等句子写母亲的严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等句子写母亲的慈爱。 6.本题考查积累识记能力。《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作者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湖上风恬月淡时”中的“恬”应解释为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3.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他是_____朝著名的诗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绝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查看答案

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理【解析】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理【解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理【解析】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理【解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查看答案

语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 )前篙,阿发( )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

3.“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体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