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一次,我没有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

请以“那一次,我没有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那一次,我没有拒绝 “放弃”“持之以恒”,这两个对立党派在我的生活之中常常困扰着我。不过,在处理一件事时,要想取得一些成就必须要持之以恒。 “不到长城非好汉”。从小到大,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2003年,我终于有机会登长城了,3000多个春秋使长城无比的古老,无比的雄伟,无比的引人注目。望着高大的长城我心潮澎湃,可能是因为长城的地基是由无数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的吧。我向长城的一个个顶点艰难的攀爬,想象着很久以前人们在这里通知敌情的情形。可是,就在这时,我的肚子却不争气的疼了起来,宛如无数条钢针在我的肚子内扎着,我一手捂着肚着肚子,一手扶着城墙休息。在城墙的表面我看见了许多不文明的游客在上面的乱涂乱画的痕迹,许多外国游客厌恶的看着城墙,我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羞耻。 我转身向后面的爸妈请求下山回宾馆,但正当这时一个外国人蓝色锐利的目光恶狠狠地等了我一眼,让我想起了语文书中洋人看着“东亚病夫”的表情。这是,在我心中的持之以恒党在我心中说:“你要继续前进,不能放弃,不要让外国人瞧不起我们!”我有仔细想了想,默念了一句:“这一次,我不能放弃。”于是,我咬了咬牙自己站了起来,忍着肚子上的疼痛一步一步的向上走,我又看见了那个人,这次他那蓝眼睛中变成了惊讶,脸上闪过一丝笑意,继续向上爬去,我决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解析】 作文标题“那一次,我没有拒绝”。这个命题,在审题上应该没有多少障碍。“那一次”,是一个时间结点,作为叙事的情节点,“那一次”需要放大,即“没有拒绝”那一次。为什么会做出“没有拒绝”的行动?以前自己是拒绝的,发生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一次没有拒绝”,写这篇记叙文时,能够在行文中使情节有点小波澜最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目送》(龙应台)一文,完成小题。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⑧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⑨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⑩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⑾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文章写了“我”目送儿子的哪三个场景?

2.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目送”的含义。

5.读完此文,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新闻评论《中秋明月勾起深沉家国情》,完成小题。

①皓月当空,又是中秋月明时。

②千百年来,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神话诗歌集锦。“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动人的故事为中秋节增添了几分韵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名句在中华大地流淌中不断传承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中秋节是国人无法割舍的,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无尽的浓情思念。每逢中秋佳节,吃一块月饼聊慰乡愁,赏一轮明月遥祝亲人早已蔚然成风。

③中秋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史上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恰与中秋节“摩肩接踵”,从粗犷的东北大地,到温婉的江南水乡,举国欢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④于今抬头凝望,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还是李白、苏东坡等大师仰视过的同一个月亮,月光皎洁妩媚。

⑤但走遍天涯海角,却道是故乡月最美!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散发着浓郁的亲情、深厚的故乡情,蕴藏着家人团圆、家庭美满的内涵。但家和、民安、国泰素来一脉相承,素来浑然一体,皓月中也传递着浓烈的家国情。“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⑥中秋明月演绎千年,看人间冷暖,看历史向前,如今,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已然换了人间。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步入天空,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启用,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试验成功,航天科技让古老而新兴的中国与太空越来越接近。而刚刚闭幕的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中国描摹了一幅生动的发展图景:迎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以人工智能为先导的新动能驱动下,神州大地充满创新的灵气和生机,正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人民安居乐业。中国正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⑦国家和平安定,人民方能幸福安康。秋高气爽,月光如水,中秋节带给人们的是绵延的乡愁,更是保家卫国、增强国力的使命。这世上不是没有战乱之苦、枪林弹雨、颠沛流离,只是我们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沐浴着温柔月光,享受着和平安宁。没有什么比世界和平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国泰民安更重要。一捧月光清澈洒下,一块月饼慢慢咀嚼,这其中应品出家国情怀,也应将忧国忧民的意念转化为振兴中华的行动。

⑧在意义重大的传统佳节,我们也要防止节日的“嬗变”。中秋过节,不是饕餮盛宴,月饼中也有大学问,也能品出文化积淀;中秋过节,不是商家的狂欢,节日本身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传统的文化意韵不能被亵渎;中秋过节,不是例行公事式的问候,现代IT移动终端让亲情蒙尘,隔屏相望终不能替代温暖的怀抱;中秋过节,不是月色掩护下的“大红包”,“送礼式过节”不是官场正道,廉洁自律才能与皎洁月光争相辉映。

⑨重拾中秋文化,坚韧如丝,激活我们的文化记忆,修补错位,质本洁来还洁去,传递中秋传统的人文魅力,让节日返璞归真,让月色明净撩人。

⑩“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明月勾起我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也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中国青年网2018.09.23)

1.对于中秋节,作者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2.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哪些深刻的内涵?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三峡》郦道元)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间也。

(选自《观潮》周密)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②溯,逆流而上。③江干:江岸。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_____

(2)哀转久_____

(3)吴儿泅者数百_____

(4)席地不容间也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甲文中描写了三峡之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_____________写景手法,使得画面生动有趣。

4.乙文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壮观,又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侧面反衬潮水的气势磅礴。

 

查看答案

阅读《谢亭送别》(许浑)一诗。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诗人在第二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种色彩鲜艳的景物反衬离别愁绪。

2.“满天风雨下西楼”一句景中含情,堪称绝妙。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本报讯“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的主持下,曹文轩与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及师生代表百余人,以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担当”“悲悯”“初心”为话题展开研讨。此外,中少总社方面还宣布推出插图版《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细米》等曹文轩在该社出版过的全系列作品的有声朗读版,曹文轩的新作也即将由中少总社出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