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家乡的侧耳根 余道勇 家乡有一野生植物,名为侧耳根。 春...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家乡的侧耳根

余道勇

家乡有一野生植物,名为侧耳根。

春天一到,它那蛰伏于大地土层的身躯,就冒出嫩绿红润的叶茎来,似乎是大地派到人间接收新春信息的信使。先是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第一片叶子张开,其上又生一尖叶,逐渐铺展成上端尖下端凹的紫红色叶片。钻出地面十厘米许,侧耳根就有四五片紫红嫩绿的叶子,茎秆也呈现红白相衬的模样,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像大地刚刚生出来的胖小子。

惊蛰一过,万物苏醒。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只有它,才能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早春淅沥沥的小雨。也许就是因为它那竖起来的紫红色叶片,像是侧耳倾听天地之音的小耳朵,人们才把它叫做侧耳根吧?那轰隆隆的春雷声,就像是天地间的窃窃私语,然而,这些话语却早已被侧耳根倾听得清清楚楚。

侧耳根,学名蕺菜,又名鱼腥草、折耳根,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之效。生于山边沟边、田埂地头,其嫩根茎可食用,西南地区人民常作为蔬菜或调味品。在重庆近郊金佛山脚下,山民们对侧耳根可谓情有独钟。每到仲春季节,乡村的农民便挖来侧耳根,用背篓背到城里卖,可以卖个好价钱。城里的人,也常常周末去乡下踏青采风,顺便去溪沟涧边、山脚地头采挖侧耳根,一天下来,总有丰厚的收获。有时候,踏青累了,就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馒头,把侧耳根用溪水洗干净,拌一些油辣子就可以吃了。吃起来又香又脆。

当然,最惬意的,还是把侧耳根带回家,与家人共享。吃不了的,也可以送给朋友亲戚,说一声这是在山间田头亲手采摘的,那亲情友情就更加浑厚了。完整的一株侧耳根,地上部分是紫红透白的,地下部分是雪白嫩脆的,再加点从山中采摘回来的野蒜苗、柴胡尖,拌以辣椒油、山胡椒、花椒等佐料,不用炒不用煮,生吃,脆脆响,香从鼻入,味自香来,生津开胃,不觉食欲顿增。春天的餐桌上,当地人们都少不了这一道凉菜。

侧耳根长在溪涧沟渠田野之际,林边地头之间,与其他杂草共生共荣,不仔细找不易发现。随着周边的地丁、繁缕相继地开放,侧耳根反倒淹没在草丛中。但人们认真寻获的一刹那,一眼就能够从这春天的新绿中获得惊喜。而且发现一株,可能就会发现一大片。采的时候,最好有一把小铲子,左手扯住地上的茎叶,右手把铲子伸到根部切断根须,一株带着寸把长根茎和紫红色茎叶的完整侧耳根便采摘完成了。采摘的时候,一定不能只顾着扯地上茎叶,这可能会扯断地下那截鲜嫩的根茎,就不是完整的侧耳根了。

侧耳根一年一枯荣,冬去春回,听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也听惯天地间的万物私语。它深深扎根在土层中,哪怕冬雪摧残了茎叶,但蛰伏在大地之中的根茎,却能听懂天公与地爷的对话,在和风拂面的季节,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美食的味道。夏秋季节,侧耳根开花结籽,茎叶被人们收割晒干泡茶喝,清热解毒消暑。冬天里,它坚强地孕育地下根茎,以待来年的发展。也许,在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洪荒年代,它就这么寂寞地倾听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呼吸。也许,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它也倾听过花草鸟虫的和鸣,倾听过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山歌号子。

当隆隆的春雷响起,和风吹拂的时候,侧耳根就冒出地面,侧耳倾听万物的声音——天地风云以及潺潺流水,还有勤劳的人们上山劳作的号子和歌声,它在给人们送来一片嫩绿的同时,也送来一味可口的美食,传递着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7日第20版)

1.侧耳根“像是侧耳倾听天地之音的小耳朵”,请联系全文,概括说说它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先是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____________(从描写角度)

(2)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只有它,才能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早春淅沥沥的小雨。_____________(从修辞角度)

3.“侧耳根,学名蕺菜,又名鱼腥草”,那能不能把题目“家乡的侧耳根”改成“家乡的蕺菜”或“家乡的鱼腥草”?为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文尾句侧耳根“传递着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一句的作用。

 

1.自然界的声音,比如轰隆隆的春雷声、风霜雨雪、天地间的万物私语、天公与地爷的对话、花草鸟虫的和鸣、天地风云以及潺潺流水;人类活动的声音,比如勤劳的人们上山劳作的号子和歌声。 2. (1)“像荷叶一样卷曲”“尖叶”、“心形”是形状,“紫红”“嫩黄”“新绿”是颜色,“露出”“拱出”“铺展”是动作,写出了侧耳根新生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侧耳根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侧耳根”比成“小精灵”,把天地万象比成“语言”,“听得懂”把侧耳根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侧耳根聪明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不能。因为本文不光是写侧耳根的生物特性,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美食的味道,还借用“耳朵”,把侧耳根写成能够听懂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声音的有耳朵的精灵,从而写出了它的聪明可爱,能更好地表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如果改成“家乡的蕺菜”或“家乡的鱼腥草”,就不能很自然地表现侧耳根侧耳倾听的灵性,就会削弱表达效果。 4.从内容上看,这一方面是写侧耳根和春天万物一道,给人间带来春天气息和美食的味道,仿佛是对人间的祝愿和厚爱,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对侧耳根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对侧耳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总结了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由第三段“那轰隆隆的春雷声,就像是天地间的窃窃私语,然而,这些话语却早已被侧耳根倾听得清清楚楚。”倒数第二段“听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也听惯天地间的万物私语。它深深扎根在土层中,哪怕冬雪摧残了茎叶,但蛰伏在大地之中的根茎,却能听懂天公与地爷的对话,……它就这么寂寞地倾听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呼吸。也许,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它也倾听过花草鸟虫的和鸣,倾听过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山歌号子。”最后一段“侧耳倾听万物的声音——天地风云以及潺潺流水,还有勤劳的人们上山劳作的号子和歌声,”提炼语句作答即可。 2.①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此句“先是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是对侧耳根的描写,抓住侧耳根的形状“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颜色“紫红色的嫩茎”“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动作行为“卷“拱出”“铺展”,多角度描写了侧耳根当春天来临时,破土而出的样子,表现侧耳根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侧耳根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辨别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按照修辞的格式理解。“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只有它,才能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早春淅沥沥的小雨。”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侧耳根比作小精灵,将天地万象比作“语言”;“打探”“听得懂”,将侧耳根当做人来写,赋予侧耳根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侧耳根有灵性、可爱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侧耳根的喜爱之情。 3.考查对文章题目的替换。解答此题,先要解释原题目的好处,再解释替换的题目,最后得出结论,一般是不能替换的。此文原题目“家乡的侧耳根”,将侧耳根当做人来写,表现侧耳根在春天来到时,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介绍侧了耳根的学名、功用、食用等生物特性,侧耳根给人间带来春天气息和美食的味道。还写了侧耳根能听到了多种声音,赋予侧耳根以人的灵性,表现其聪明可爱;而替换后的题目“家乡的蕺菜”或“家乡的鱼腥草”,涵盖面就窄很多,侧耳根侧耳倾听声音的灵性,就体现不出来,也没有了拟人修辞手法,产生的效果。故而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此段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最后一句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结合前一句“它在给人们送来一片嫩绿的同时,也送来一味可口的美食,传递着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写出侧耳根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美食的味道,以此来传递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表达了作者对“侧耳根”的喜爱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哪里来的“幺蛾子”

——大数据算出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

张晔  许天颖

今年1月11日,我国云南普洱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3月11日,广西河池市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

进入5月,我国已有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个省区112个县(市、区)发现玉米受到草地贪夜蛾的侵蚀,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

这是哪儿飞来的“幺蛾子”?为何一夜之间就兵临城下?接下来它们在我国将如何扩散?记者5月13日走访南京农业大学。该校植物保护学院昆虫信息生态课题组早在去年5月就密切关注其扩散动向,并于2018年12月率先做出准确预测。5月2日,课题组在bioRxiv服务器发布《基于轨迹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的预测》,对该虫在我国东部的迁飞路线进行预测。

草地贪夜蛾是原发于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杂食性和迁飞性害虫,19世纪中叶入侵美国、加拿大,其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秋粘虫”,因为在北美,夏末秋初为害,且幼虫常成群结队、行军般地转移取食,故名行军虫。

据南京农业大学胡高教授介绍,这只“幺蛾子”早在2016年就开始在境外“肆虐”,它首次出现在尼日利亚和加纳,两年内入侵非洲44个国家,由于几乎没有天敌,横扫非洲各地玉米,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2018年5月草地贪夜蛾入侵印度,3个月蔓延全印度。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2018年11月下旬进入孟加拉和斯里兰卡,2018年12月中旬入侵缅甸,截至2019年1月29日,缅甸在9个邦(市)发生面积80多万亩。

胡高介绍,课题组引入了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基于过去5年由美国NOA数据库提供的气象数据,通过自主设计的昆虫迁飞轨迹算法,将昆虫自身的飞行能力作为参数进行数据运算与分析,因而能够率先做出准确预测。

根据预测,草地贪夜蛾将通过东、西两条路径进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其西线路径,从缅甸进入云南,经贵州进入四川、重庆、河南,甚至到达陕西、山西。东线路径,从越南、老挝、泰国进入两广,依靠强劲的西南风,直达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进入我国玉米主产区华北平原,甚至东北平原。

这种“幺蛾子”为何一入境,就飞满了庄稼地?

南农大翟保平教授告诉记者,草地贪夜蛾的特征是“能吃”“能生”“能飞”,祸害“特别快”,还特别容易肆虐。草地贪夜蛾寄主超过300种,吃玉米、水稻最狠,仅在非洲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30亿美元;特别能生,一只母蛾子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每个卵只要两三周就长大生娃了;还特别能飞,母蛾子在产卵前可迁飞500公里,有报道说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路程达1600公里。此外,草地贪夜蛾祸害还特别快,它是暴食害虫,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后列队迁移下一片地。

翟保平表示,在此之前,世界上从未有过这样具有如此广泛的寄主植物、又有如此强大的迁飞能力、且对多种农药高抗的外来入侵生物,其势不可挡的狂暴入侵和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以及“超级害虫”的诸多特征将对整个中国的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冲击。

翟保平告诉记者,由于是新迁入的害虫,农民们对它的认知以及防范方法都很缺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防治的有效时机,如果只是单纯使用药剂防控,会增加农药的投入,危害生态环境。

专家建议,要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防控药剂的筛选、进一步预测明确迁飞路线、寻找害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首先要强化预警监测,各地应强化成虫监测,及时掌握迁飞发生动态,发布虫情预报信息。其次要加强虫情普查,特别是南方省份应加强监测调查,组织各地开展田间普查,确保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此外,要科学指导防控,组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抓住成虫、低龄幼虫防控的最佳时期,优先选用物化诱控、生物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宣传培训,使得农技人员、广大农户掌握该虫的识别、调查方法、生物学特征、防治技术等,争取早发现、早防治。

(《科技日报》2019年05月14日第03版,有删改)

1.本文围绕题目,,从发现草地贪夜蛾、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迁飞的轨迹(路

径)、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防控草地贪夜蛾等方面进行说明。

2.“草地贪夜蛾寄主超过300种,吃玉米、水稻最狠,仅在非洲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30亿美元;特别能生,一只母蛾子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每个卵只要两三周就长大生娃了”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3.请分析下面两句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1)这是哪儿飞来的“幺蛾子”?

(2)“由于几乎没有天敌,横扫非洲各地玉米,造成玉米年减产……”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地贪夜蛾是原发于中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杂食性和迁飞性害虫,先后入侵了北美、非洲、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许多地区,使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遭受巨大损失。

B.草地贪夜蛾寄主多,特别“能吃”,以吃玉米、水稻最狠;特别“能生”,而且从卵到虫,繁殖很快;特别“能飞”,飞行速度快,迁徙路程远;群体暴食,祸害特别快。

C.我国科学家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借助美国提供的气象数据及昆虫迁飞轨迹算法,将昆虫自身的飞行能力作为参数进行数据运算与分析,已经准确预测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线。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诸如强化预警监测,发布虫情预报信息;加强虫情普查,确保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组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加强宣传培训,都是应该考虑的方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的不同译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呵,正好,正好,”保尔喊出来,“来吧!”

他挥起小拳头,横里就给A脸上一拳,正当A还来不及加以招架的时候,他已抓住他的短褂,猛力拖着他跌进水里去;这时候,A已站在深达膝盖的水中,把发亮的皮靴和裤子都浸湿了。

A竭力想挣脱保尔的铁手,但保尔已把他拖进水里去了。一分钟后,保尔已跳到岸上,掉进水里的A,发狂似的追着他,好像要把他撕成碎片似的。当保尔一站在岸上,回转头看着他时,他马上想起:“左脚顶住全身,右脚稍弯,使之易于伸屈。不仅用手及臂,且须运用全身,猛击对方下巴,打时先用足踢,然后用手。”于是他依着这方法做去了。

随即是一阵牙齿吱吱作响的声音。A因为舌头咬破了,下巴挨了可怕的打击,一面哀叫着,一面举起双手,在空中乱抓,最后终于倒到水里去。

(梅益译,52--53页)

(乙)

“怎么,真打呀?那可别怪我不客气了。”话音刚落,便朝着A的面孔猛然地狠打了一拳。接下来,不容他还手,就紧紧揪住他的制服领子,狠狠地用劲一拉,便把他拉下了水。

A站在没到膝盖的水中,把裎亮的皮鞋和裤子弄得全都湿淋淋的,使尽吃奶的劲儿,想挣脱开保尔那像铁钳似的手。保尔把A拉入水中之后,立刻纵身跳回岸上。

A更加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冲着保尔反扑过来,恨不得一下子把他撕碎。

保尔刚站到岸上,急忙转过身来应战A。这时他想起了朱赫来说的拳击口诀:“左腿站稳,撑住全身;右腿稍弯,以便腾挪。使劲用手,运力用臂,全身上下,贯通一气,出拳要猛,对准对方,专打下巴。

于是,他便依计行事,猛地出击一拳……

立刻听到A牙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只见这小子哀嚎了起来,舌头咬破了,下巴更是疼痛难忍;双手在空中乱抓,乱舞,只听扑通一声摔倒在水里。

(田国彬译,35页)

1.文段中和保尔打架的是谁?

2.他们打架的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两位译者对“拳击口诀”翻译的不同,谈一谈谁的翻译更好。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作者点出送别的地点,然后把目光由关中地区转向风烟迷蒙的蜀州,一个“望”字充满了深情厚谊。

B.颔联,诗人和友人分别,去外地做官,面对友人浓浓别意反而安慰友人:离别乃常事,同是为求官漂泊在外的人,何必悲伤。

C.颈联,诗人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D.尾联,诗人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面对离别,我们不要哭哭啼啼,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使全诗具有了开阔的意境和高昂的格调。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符合、合于。②輮:使……弯曲或伸直。③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④砺:磨刀石。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其/此之谓乎

C.学/不可以已 D.其/曲中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________

学半________

③学不可以________

④则知明而行无________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嘉肴               ②有槁暴

B.曰:教学相长也。      ②两狼之并驱如

C.①不其善也            ②则明而行无过矣

D.①《兑命》曰:“学半。”      ②君子博而日参省乎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找出(甲)(乙)选段中表达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王选,被称为“当代毕昇”,《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作者在北大的演讲稿。

B.中国文化崇尚“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所创作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D.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罗贯中采用了喜剧性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揭露和嘲讽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八股取士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