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球能源
①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飞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把目光转向了月球,因为在月球表面有大量的氦—3,而这种在地球上很难得到的物质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被科学界称为“完美能源”。
②开发月球上的氦—3是划算的,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能源氦—3的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以目前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约40—100亿美元,是月球上的超级“金矿”。
③有关氦—3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储量目前说法不一:有的说在地球上氦—3储量为半吨,也有的说是15吨;有的说月球蕴藏的氦—3约为100万吨,也有的说沉积在月球上的氦—3约有5亿吨。俄罗斯专家估算,在10—15平方千米范围内挖掘并加工深度为3米的月壤,即可获得约1吨氦—3,足以保证一个功率为1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作1年。
④由于100吨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满足地球上1整年的能源需求,所以即使月球蕴藏氦—3只有100万吨,也可满足全球数千年的电力需要。就目前的核发电量来看,我国一年中大约只需要10吨氦—3。
⑤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每燃烧1千克氦—3便可产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够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美国航天专家指出,用航天飞机往返运输,一次可运回20吨液化氦—3,可供美国一年的电力。
⑥开发、运送月球上的能源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要实现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人、货运输,首先要有足够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当年,因为没有研制出大推力的N—1巨型火箭,苏联在载人登月上败给美国;另外,要在没有大气包裹的月球表面着陆,主要只能靠反推火箭来缓冲,如何保障安全是一个大难题。
⑦就算解决了往返运载难题,如何从月壤中提出氦—3以最终实现核聚变,科技上都还没有已知的答案。目前,核聚变的控制问题已进入攻坚战阶段。法国科学家最近宣布,2030年将使利用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商业化。
⑧虽然人类已经对月球进行了很多次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但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实际开发利用月球资源,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国科学家正围绕月球上氦—3的形成、储量、采掘、提纯、再贮存、运输及月球环境保护等问题悄然开展相关研究,但认为10年之内难以实现。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月球能源 B.月球上的氦—3能源 C.氦—3能源 D.月球能源的开发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首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先后介绍了说明对象的____价值、____、使用价值、开发运送月球能源需要解决的难题和____问题;最后展望了月球资源开发的前景,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
3.从文章内容来看,开发、运送月球能源需要解决的难题是:①______;②______。
4.下列各项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画线部分说明了有关氦—3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储量说法不一;
B.画线部分说明了氦—3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稀少十分珍贵;
C.画线部分使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月球氦—3储量充足;
D.画线部分说明科学家们关于地球和月球氦—3储量的认识基本一致。
5.第⑤段主要使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约40—100亿美元;
B.少量的氦—3就能够提供其他等量资源无法匹敌的巨大能量;
C.苏联因没有研制出N—1巨型火箭而无法运输月球资源;
D.科学家认为,10年后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就能够成为现实。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天下事不可不大忧耶?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童 谓 吴 俗 相 传 尔 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胜惊错____
(2)鼠何名老虫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
4.“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我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甲诗的作者是____,乙文作者是____时期儒家代表;甲诗中“______,______”一句正体现了乙文的中心论点: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寥落:稀少消歇 B.汗青:青色竹简 C.苟得:苟且偷生 D.万钟:高位厚禄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运用比喻修辞,形象贴切;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自然天成。
B.乙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C.甲诗中的“丹心”是指赤诚的心;乙文中的“本心”的指天性,天良,即“义”。
D.甲诗叙事抒情相结合,铿锵豪壮富于韵味;乙文叙述议论相结合,逻辑严密富于文采。
默写。
(1)________,灵旗空际看。(《别云间》/夏完淳)
(2)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3)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横线处必须是初中推荐名著中的人物;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透露个人身份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家乡的侧耳根
余道勇
家乡有一野生植物,名为侧耳根。
春天一到,它那蛰伏于大地土层的身躯,就冒出嫩绿红润的叶茎来,似乎是大地派到人间接收新春信息的信使。先是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第一片叶子张开,其上又生一尖叶,逐渐铺展成上端尖下端凹的紫红色叶片。钻出地面十厘米许,侧耳根就有四五片紫红嫩绿的叶子,茎秆也呈现红白相衬的模样,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像大地刚刚生出来的胖小子。
惊蛰一过,万物苏醒。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只有它,才能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早春淅沥沥的小雨。也许就是因为它那竖起来的紫红色叶片,像是侧耳倾听天地之音的小耳朵,人们才把它叫做侧耳根吧?那轰隆隆的春雷声,就像是天地间的窃窃私语,然而,这些话语却早已被侧耳根倾听得清清楚楚。
侧耳根,学名蕺菜,又名鱼腥草、折耳根,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之效。生于山边沟边、田埂地头,其嫩根茎可食用,西南地区人民常作为蔬菜或调味品。在重庆近郊金佛山脚下,山民们对侧耳根可谓情有独钟。每到仲春季节,乡村的农民便挖来侧耳根,用背篓背到城里卖,可以卖个好价钱。城里的人,也常常周末去乡下踏青采风,顺便去溪沟涧边、山脚地头采挖侧耳根,一天下来,总有丰厚的收获。有时候,踏青累了,就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馒头,把侧耳根用溪水洗干净,拌一些油辣子就可以吃了。吃起来又香又脆。
当然,最惬意的,还是把侧耳根带回家,与家人共享。吃不了的,也可以送给朋友亲戚,说一声这是在山间田头亲手采摘的,那亲情友情就更加浑厚了。完整的一株侧耳根,地上部分是紫红透白的,地下部分是雪白嫩脆的,再加点从山中采摘回来的野蒜苗、柴胡尖,拌以辣椒油、山胡椒、花椒等佐料,不用炒不用煮,生吃,脆脆响,香从鼻入,味自香来,生津开胃,不觉食欲顿增。春天的餐桌上,当地人们都少不了这一道凉菜。
侧耳根长在溪涧沟渠田野之际,林边地头之间,与其他杂草共生共荣,不仔细找不易发现。随着周边的地丁、繁缕相继地开放,侧耳根反倒淹没在草丛中。但人们认真寻获的一刹那,一眼就能够从这春天的新绿中获得惊喜。而且发现一株,可能就会发现一大片。采的时候,最好有一把小铲子,左手扯住地上的茎叶,右手把铲子伸到根部切断根须,一株带着寸把长根茎和紫红色茎叶的完整侧耳根便采摘完成了。采摘的时候,一定不能只顾着扯地上茎叶,这可能会扯断地下那截鲜嫩的根茎,就不是完整的侧耳根了。
侧耳根一年一枯荣,冬去春回,听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也听惯天地间的万物私语。它深深扎根在土层中,哪怕冬雪摧残了茎叶,但蛰伏在大地之中的根茎,却能听懂天公与地爷的对话,在和风拂面的季节,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美食的味道。夏秋季节,侧耳根开花结籽,茎叶被人们收割晒干泡茶喝,清热解毒消暑。冬天里,它坚强地孕育地下根茎,以待来年的发展。也许,在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洪荒年代,它就这么寂寞地倾听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呼吸。也许,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它也倾听过花草鸟虫的和鸣,倾听过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山歌号子。
当隆隆的春雷响起,和风吹拂的时候,侧耳根就冒出地面,侧耳倾听万物的声音——天地风云以及潺潺流水,还有勤劳的人们上山劳作的号子和歌声,它在给人们送来一片嫩绿的同时,也送来一味可口的美食,传递着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7日第20版)
1.侧耳根“像是侧耳倾听天地之音的小耳朵”,请联系全文,概括说说它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先是像荷叶一样卷曲的尖叶露出地表,紫红色的嫩茎拱出地面后,铺展成一片心形的单叶,颜色也由嫩黄而紫红,由紫红而新绿。____________(从描写角度)
(2)侧耳根是最早从地皮里冒出来打探春天气息的小精灵,只有它,才能听得懂天地语言,最先沐浴早春淅沥沥的小雨。_____________(从修辞角度)
3.“侧耳根,学名蕺菜,又名鱼腥草”,那能不能把题目“家乡的侧耳根”改成“家乡的蕺菜”或“家乡的鱼腥草”?为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文尾句侧耳根“传递着大自然对人间最美好的祝愿和厚爱”一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