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李铎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
②当代学术界也有许多文章论述到这一对范畴,然而看法却很不一致,褒贬不一。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不隔”持肯定态度,对王国维的“隔”论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对“隔”都须具体分析。朱光潜从诗的“隐与显”的相对性出发,批判了王国维对“隔”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隐”与“显”来套“隔”与“不隔”是不妥当的。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支持“隔”与“不隔”的分界和批评标准,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前面,使‘语语都在目前’”。
③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诗人把引起自己审美感受的美“镌之于不朽之文字”便是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诗歌创作也就是对美的摹写,如果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不存在境界。另外一种情况,即诗人对自然之美已深切地感受到了,然而他在创作时却“文不逮意”,用词不当,因而其作品到读者那里,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这两种情况在以直觉论为前提理论系统中都被称作”隔”。
④什么是“不隔”呢?王国维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只有“语语都在目前”,人才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它,如果不在“目前”,就得用“目”去搜索,经过“目”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语语”不是“瞬时”占据人的意识的,因此,不是“须臾之物”,也就与“境界”无缘了,也就“隔”了,“语语都在目前”的意义在于,通过语言所组成画面不需要更多理性分析,这“语语”形成的画面是人的直觉对象,从语言到意象到美的过程是瞬时的,只有如此,诗才在“不隔”。
⑤诗的创作,首先关系到诗人的感悟能力,诗人须得有一颗无尘垢的赤子之心,这样,通过直觉他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王国维评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云“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评稼轩词:“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说“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
⑥其次,诗的创作还关系到诗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他能否使文辞达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宜其为《提要》所讥也”。这原因是:“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这说明诗人直觉感受能力是一个方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代字能够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隔”了。
(本文有删改)
1.阅读①-②段,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当代学术界对王国维先生提出“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褒贬不一。
B.朱光潜先生既肯定王国维的“不隔”,又否定王国维的“隔”。
C.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
D.李泽厚先生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使“语语都在目前”。
2.阅读③-④段,下列对文中“隔”与“不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会“隔”。
B.诗人对在创作时“文不逮意”,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就会“隔”。
C.读者用“目”去搜索,使“语语”进入意识,透过语言渐近美的“境界”,即为“不隔”。
D.读者的直觉能感知诗的画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即为“不隔”。
3.阅读全文,下列对诗人如何才能写出“不隔”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要有赤子之心,通过直觉能够感悟到宇宙人生的本质。
B.诗人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写出自然晓畅之词句,避免词不达意。
C.诗人写诗时,要少用替代字,使诗人与读者的直觉感受一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D.诗人写诗时,要听从自己的直觉,让读者“雾里看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让我们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胆怯、不退缩、肩并肩、手挽手,筑起抗疫的钢铁长城,一起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疫情这个魔鬼。
B.在人类的精神调节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C.我们可以把图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性,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
D.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B.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A.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B.轻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C.忽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D.轻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综合运用。
(1)下面是一张3月12-21日全国和北京新增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疫情走势图,请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1)从整体和局部看,全国和北京的疫情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势?(2)北京的疫情变化对全国的疫情变化有什么影响?
下列对以上两个问题分析理解正确的三个选项分别是( )( )( )
A.全国和北京的疫情呈直线下降趋势。
B.全国和北京的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C.3月14日开始新增病例人数下降幅度减缓。
D.3月14日新增病例人数下降幅度明显加大。
E.北京疫情变化情况和全国疫情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F.北京的疫情变化对全国的疫情变化有决定性影响。
(2)宣传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有宣传、鼓动性的口号。面对当前防控新冠病毒的疫情形势,根据你对相关情况的了解,帮助街道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两个成语,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不超过20字)
(3)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二选一),设计者想表达哪些信息?请将你得到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15个字)。
(图A) (图 B)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是去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区的理发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和他谈起这件事。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②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③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yàng( ),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④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歉意,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⑤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⑥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⑦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⑧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她大笑道: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⑨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 (A.让 B.赶 C.拉 D.扶)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老板一把拽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⑩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⑪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都说“ ”,其实人更要靠头发抬色呢。但是,时间实在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a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⑫果然,b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c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⑬汽车欢快地开走了。
⑭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yàng(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⑪段横线上应该填写的俗语是( )
A.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B.三份相貌七分头发 C.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D.淡妆浓抹总相宜
3.请在第⑨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并说说选这个词的理由。
动词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本理一个人的头发时间就紧张,女同志的到来让时间更紧张了。理发店老板的手犹豫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不愿意做这件事,但听了我的话之后,他还是笑着答应了。
B.“他总会哈哈大笑”表明理发店老板对自己一年前所做的好事的十分满意,回忆起来,心中总充满快乐。
C.“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写出了理发店老板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疲倦,好在火车上睡一觉。
D.文章最后一段“汽车欢快地开走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礼让与体谅的美好情感而内心愉悦。
5.文中有三处写了“一支烟的工夫”,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处既是老板对“我”的安慰,也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B.b处点明理发时间短,暗示老板赶火车的时间很紧。
C.c处表现出女人对老板的感激和宽慰。
D.这三处都表现出“我”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的焦急。
6.试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