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④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⑥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以言志,诗人大都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②《岳阳楼记》中含蓄表达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政治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作文。
题目:记一位敬业乐业的老师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毛泽东排在第一,请说说你对毛泽东的评价。
(4)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众多的风流人物,请写出一个活动在在吉林省的人名简要并概括其事迹。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保尔·柯察金 鲁智深 大堰河 尼摩船长
①我选____,出自作品:《____》,作者:____
②理由: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题。
朗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2.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
3.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4.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质的降低。
B.与别人分享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
D.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