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熙宁元年①,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②来守襄阳。明年,因亭③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④,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传其名也。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选自欧阳修《岘山亭记》,有删改)

[注]①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照宁,宋神宗年号。②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主要掌管朝廷祭祀、朝会之事。③亭:这里指岘山亭。世人传说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游玩休息的地方。④声:好的声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2)醒能以文者    述:

(3)太守谁?    谓:

(4)明年,因亭之旧    明年:

(5)其后轩为光禄堂    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

4.(甲)(乙)两文中的“乐”各自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随后,不久 (2)记述 (3)为,是(4)第二年 (5)命名,取名 2.(1)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2)(史中辉)先生无法阻止襄阳人的这种做法,于是前来托我写一篇亭记。 3.【乙】文记述了太守史中辉重新修建岘山亭,以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4.【甲】文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了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不久太阳落到山顶。已而,随后、不久。 (2)句意为: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述,记述。 (3)句意为:太守是谁?谓,是。 (4)句意为: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明年,第二年。 (5)句意为: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名,命名、取名。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助词,的。而,表转折,却。(2)皆,都。止,阻止。乃,于是。以,来。属,同“嘱”,嘱托。于,向。 3.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疏通乙文文意后可知,“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使与亭相称”介绍的是太守史中辉重新修建岘山亭的经过。“君知名当世……乃来以记属于予”交代了作者与这篇文章的原因。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即:与民同乐。乙文“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一句点明了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

①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每一代青年的成长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上世纪50、60年代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70、80年代改革开放的记忆,90后、00后对网络世界的高度认同等皆是如此。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民族情感的归属,对于人们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与青年人总是走得很近。

②借助经典,青年人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生活本来是些没有装点、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青春之歌》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30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写出了青年一代在国家动乱时期面对亲情、爱情、责任的担当和选择。《平凡的世界》刻画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深刻展示了大时代下普通人的艰难曲折命运。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在沉重生活枷锁中的自强不息。生活从来不易,更不会因为你不努力而改变。经典作品传递出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

③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人能够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跌倒九十九次,却仍一百次再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人们,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只有以人民的福祉为正义性的来源,才能称之为传大;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古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④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时代投射在身上的印记。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脆弱也许是善良,敏感可能是细腻,自私可能是自我,叛逆可能是主见,冷漠可能是分寸。虽然这些偏见推远了青年走向我们的身影,但我们仍要辩证地看,积极地引导。

⑤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厚,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当年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动我们的,正是那些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它们依然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发现自身的缺点,成为我们奋斗赢得未来的指针。

⑥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最好的媒介。经典似一缕清风,又简如白水,穿透人文之美,触摸生命真谛,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化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今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引领青年走向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正如十九大报告强调的,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这一背景下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经典作品,理应成为指引青年精神的灯塔。

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疾呼:“我们要相信: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惘。然而,青春会生长,迷惘会散去。太阳第二天都会照常升起。”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2日2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列举各种不同时代的印记有何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说说青年人应该如何利用经典的指引更好地成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平安就好

蒋先平

①晚上十点多钟,靠山屯。王老汉斜躺在炕头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身旁的老伴低头聚精会神地织着毛衣。

②突然“砰”的一声,电视柜上的一只苹果摇晃了两下,滚落到了地上。不好!地震了。王老汉回过神来立即起身一下子蹿到了地上。“快,快下地,往外跑!”王老汉冲着老伴大声地喊了起来。

③王老汉老两口跌跌撞撞地跑出了家门,来到了空旷的地方。“快看一下儿子和儿媳他俩咋样了!”老伴喘着粗气指了指屯东头。“这小两口觉大,是不是早就睡了?怕这会儿还傻呵呵地做美梦呢。”王老汉嘴上嘟嚷着,脚下已甩开了大步。

④黑灯瞎火,王老汉领着老伴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屯东头的儿子家急匆匆地奔了过去。

⑤“谢天谢地,你们俩还真没有睡着,知道地震要跑出来啊。”看到在屋外站着的小两口,王老汉和老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⑥“没有啥大事,就是刚才发朋友圈时感觉手机晃悠了几下,不是大地震,还把你们给惊动来了。”儿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对了,爸,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也跑出来了吧?”儿子想起了爷爷奶奶。

⑦“这、这……”王老汉吞吞吐吐,他瞅瞅老伴,又瞧瞧儿子,习惯性地又用手挠起了脑袋。“你们没有去爷爷家啊?”儿子着急了。

⑧王老汉醒过神来,忙说“快快,去西头你爷爷家!”

⑨他领着老伴,儿子,儿媳妇,摸着黑气喘呼吁地赶到,大门敞开着,院子里却没有父母的身影。

⑩儿子不听劝说,挣脱媳妇的手,冲进了屋里,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只好又跑了出来。

⑪四个人在院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等到老人。他们去哪了呢?是不是去村部的广场了?一定是去广场了,那里地方宽敞,还有路灯商量完,一家人向广场跑去。路过王老汉家时,眼尖的儿子兴奋地喊道,“爸妈,你们看,那是爷爷和奶奶!”听到有人说话,门口树墩上坐着的两个黑影站了起来。

⑫“妈,半夜三更的你和俺爸过来干啥啊?“王老汉搀着母亲又坐下。

⑬“那会儿电灯泡晃了几下,我知道是地震了。我和你爸出了家门,连滚带爬摸到你家,怕你们睡了,不知道往外跑啊。”老太太着急地说着。

⑭“唉,我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能不知道躲一躲吗?还能让你们操心?”王老汉小声地说。

⑮“你再大,也是我的儿啊。”老太太紧紧地攥着王老汉的手说“没事就好,平安就好!”黑夜中,两行热泪从王老汉脸上滑落。

(选自2018年3月19日《单城晓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这……”王老汉吞吞吐吐,他瞅瞅老伴,又瞧瞧儿子,习惯性地又用手挠起了脑袋。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以“山水安徽”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诗句比比会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有两首描写宣城敬亭山中的诗句已打乱,请你整理,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兹山        相看    合沓    两不厌    与云齐    敬亭山    只有    百里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游记,请你帮助修改。

九华山风景秀丽,群山环绕,而天台峰是九华山的群山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峰不算游九华山”的说法,因此,我和爸爸决定登上天台峰。刚下过淅淅沥沥的小雨,满山云雾,(甲)我和爸爸通往天台峰的小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走了不到几十步,我实在走不动了,便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乙)爸爸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3)你仿照示例再写两行小诗。

宣城山水真美啊!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假如我是                 ,我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直甚么,要哥哥还!”遂去包裹里取出一绽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句中的“洒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呕,是如此的泥泞呀……”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的诗《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语言使用生态,在“两微一端”、网络论坛等媒jiè中,新潮网络词汇随处可见。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不能不说没有积极意义。但也应看到,网络语言存在泥沙具下的问题.低俗浮夸的语言屡见不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开设以汉语传播推广为内容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弘yáng汉语言文化之美。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学注音。

jiè            )    yáng(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文中“契合”的意思是              ,“屡见不鲜”中“鲜”的意思是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不能不说没有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