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持节云中,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岑参《白雪歌宋武判官归京》)
(3)吾视其辙乱,______。(《曹刿论战》)
(4)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地名巧妙地表现自己当时内心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来表达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作文。
微笑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胸怀,一种处变不惊的人生理念;一种潇洒,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请以“笑对生活”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出门看火车
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
④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这也就是我后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
⑤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
⑥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
(选自《读者》2019.2)
1.阅读选文②-⑤段,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变化补充完整。
(1)事情发展过程:未见火车——____——看到心目中的火车——火车离去
(2)人物内心变化:A.向往、不安——B.____——C.____——D.____。
2.“我”萌生“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的原因是什么?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赏析下面句子。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2)说说你对“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一句中“笑”的理解。
4.文章以“看火车”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1)《红岩》中,敌人为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他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他也被释放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2)在《朝花夕拾·琐记》一文,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剑所从来
肖岩
①要了解剑这种兵器,就要先从它的名字说起。汉代《释名》记载:“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就是说,“剑”就是“检”,是在非常状况下使用的一种兵器,什么是“非常状况”呢?这主要是针对车战而言的。我国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是以一乘战车和其所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两军对阵时,首先用远射的弓矢,待到战车交错格斗时所用的兵器就是长柄的戈戟矛钺了,这就是战斗的一般状况。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战士难免发生扭打在一起的时候,需要贴身肉搏,这个时候,剑这种短兵器就派上用场了。
②还有一种“非常状况”叫做“致师”。商周时期,两军对垒以后,要先派出一队最勇武的军士去冲击敌阵,以表示战斗的决心和意志,鼓舞士气。这样一种短兵相接的交战,剑的配备使用是必然的。
③从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商周时期剑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都是短剑。直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仍然以短剑为主,其使用方式也主要是刺击。
④在中原地区还主要依靠战车作战的时候,东南部的吴越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这里水网纵横,奔驰在北方平原上的巨大而沉重的战车,在那里几乎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所以战船和步兵成为了战斗的主力。步兵所需要的是适于近战的锋利而轻便的短兵器,剑正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这种兵器在吴越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当时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诸国,春秋时期的吴越简直就是“宝剑之乡”,这里出产的质精物美的青铜剑,极受中原各国的重视,留下了许多传奇人物和故事。
⑤后来,越国灭掉了吴国,然后自己又被楚国吞掉,吴越精湛的铸剑技术,也就为楚国所掌握,这使得本来已有相当水平的楚国铸剑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是,楚国成了铸剑工艺最杰出的地区。
⑥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车战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剑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成为当时步兵的标准装备之一。这样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对剑的长度、锋利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想想看,两军对战,一方手执一米多长的长剑,另一方则是两尺左右的短剑,孰胜孰败不是一目了然吗?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铁器,但直到秦朝,青铜仍旧是兵器的主要材质。青铜质地较脆易折,如何增加其柔韧,铸造出锋利耐用的长剑,一直是一种极其高难的工艺技术。因此,剑的长短优劣就成为了代表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象征。
⑦后来,大约是随着骑兵战斗的日渐重要,武器的劈砍功能逐渐被重视起来,于是,汉代以后,刀渐渐取代了剑,成为了战场上骑兵的主要兵器。虽然剑失去了战场上的地位,但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华美的造型以及高贵优雅的内涵,剑在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优美的诗文,也成为了近现人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意象。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期 | (1)____ | 战国 | 汉代以后 |
剑的发展 | 以短剑为主,适用于特殊情况,在吴越、楚国有很大发展。 | (2)____ | (3)____ |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剑”最初是在____和____两种非常状况下使用的一种短兵器。
3.认真阅读第④段,说说铸剑技术为什么在吴越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隐居避乱鲁阳山中。山民合党,欲行寇掠。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帅①,为陈安危。山民化之,终不为害。
太祖平荆州,辟为丞相士曹属②。后迁乐陵太守,徙监冶谒③者,旧时冶作马排④,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⑤,班亚九卿。文帝践阼⑥,封宜城亭侯。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杨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祟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
景初二年春,诏曰:“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洁,年逾八十。守道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劭者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有删改)
补充注释:①渠帅:首领。②士曹属:官职名。③监冶谒:监督管理冶铸的官。④排:推引。⑤司金都尉:官职名。⑥践阼:即位;登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欲行寇掠____
(2)后迁乐陵太守____
(3)制度未备____
(4)年逾八十____
2.下列选项与“暨乃因长流为水排”中的“乃”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伯牙善鼓琴》)
C.乃入见(《曹刿论战》)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民化之,终不为害。
(2)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
4.本文记叙了韩暨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结尾引用诏书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