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蝉鸣 ①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

蝉鸣

①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②“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得热烘烘的,人被它叫得汗滴滴的。但人们还是喜欢听它高歌,好像这夏天没有它叫就不叫夏天似的。真难想象,比火柴壳稍小一点的身躯,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叫出这么清脆响亮的歌声。 

③小时候,最喜欢捉蝉。抓一把麦面粉用水调和,不硬不烂,放清水里用手揉捏,把面粉的白揉捏干净,只剩下面筋。出水甩干,此时的面筋很黏,把它绕在长竹竿的一端当作捕蝉的工具。火热的太阳从树叶的间隙间照下来,汗涔涔的我们只顾竖起耳朵听蝉的声音,睁大眼睛看蝉的位置,有时竿子够不着,就爬上树,即使被一个叫“洋辣子”的“辣”了一下也屏住呼吸、无所顾忌。我们看准了目标,把竹竿慢慢地伸过去,对准蝉翼用最快的速度一触,蝉被面筋粘住,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把捉来的蝉放在蚊帐里,希望能近距离地听到它的歌声,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它像哑巴一般,发不出一点声响,扫兴的我,只好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蝉和麻雀一样都是自然界具有野性的生灵,捉来的麻雀即便饿死也不吃你给它的食物;蝉,你给它再好的环境它都不会发出声来。也许,这就是野性生灵的骨气,那时的我们是不懂这一点的,只知道捕蝉的乐趣。 

④有些人对蝉有些偏见,“蛙鸣蝉噪”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他们认为蛙叫是“鸣”,蝉叫是“噪”。有这种认识的人,大多是冤枉了蝉。因为,这种噪也许是闷热的天气或烦躁的心情导致,未必是蝉声所为。不同的心境去听蝉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炎热的夏天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树上的蝉在窗外鸣唱,此时,你会觉得这蝉声很美,它把夏天叫出了夏天的样子。如果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茶不进、饭不香,什么事都不想做,此时的蝉声于你是噪上加噪,当然对蝉声不怀好感了。其实,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禅的叫也是为时节而叫,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能叫出最响亮的声音来,它是季节的名片;蝉的叫也是为生活而叫,它来到这个世界总要做点什么,它擅长的就是叫。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 

⑤我们时常看见城市道路的拐弯处,大卖场的空地前,或其它什么地方有搭台唱歌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跳舞唱歌,以此来吸引路人的眼球,让人们驻足观看。也许有人认为他们太嘈杂,其实他们是栖居在社会这棵大树上的蝉。他们为生活而歌、为生存而唱,为未来的幸福弹奏出自己的最强音。 

⑥其实,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歌唱,只是歌唱的方式不同而已。 

⑦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

1.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

听蝉→____________→论蝉→______

2.根据括号中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赏析加点词语)

3.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心情与蝉鸣之间的关系。

4.通读全文,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蝉的性格特点。

5.本文通过描写蝉鸣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 捕蝉 囚蝉 悟蝉 2.(1)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蝉鸣具有高亢、热情和振奋的特点,对蝉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美。(2)运用“穿越”和“撩拨”这一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蝉鸣的深远、悦耳,表达了作者对蝉鸣的喜爱之情。 3.心情愉快时,蝉鸣是悦耳的;心情烦躁时,蝉鸣“噪上加噪”,没有“好感”;心情平静时,蝉鸣是为自己而叫,是夏天的名片。 4.从蝉夏天高亢的歌声,可看出其热情、振奋;从蝉把高亢、热情与振奋献给人间,可看出其具有奉献精神;从被捕到的蝉不叫,可看出其具有野性生灵的骨气;从蝉发出响亮的声音刷存在感,可看出其耐不住寂寞。 5.示例: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倾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被自己的情绪左右。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文章第①②段主要写了在夏天听蝉的叫声;第③段主要写了小时候捕蝉、囚蝉的经历;第④段主要论述了不同心境下听蝉叫的不同感受;第⑤至⑦段由蝉写到了人,感悟到了人和蝉一样,都是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歌唱。根据分析以及仿照题干内容,可将文章情节梳理为听蝉→捕蝉→囚蝉→论蝉→悟蝉。 2.(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类题目,先分析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依据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点进行作答即可。首先,本句中连用“高亢的嗓音”“热情的心境”“振奋的精神”,句式相仿,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次,“热情的心境”“振奋的精神”“献给人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叫高亢、热情、振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蝉奉献精神的赞美。 (2)本题考查从关键词语角度赏析句子。对词语的赏析,答题模式一般为:这个词在这里指(一般从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是景物还是人物描写几个方面考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作或形态,具体结合文章),表现了/表达了……。本句中“穿越”和“撩拨”均是动词,在这里用来形容蝉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鸣悠远、悦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蝉鸣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筛选整合。从文章第④段“炎热的夏天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树上的蝉在窗外鸣唱,此时,你会觉得这蝉声很美,它把夏天叫出了夏天的样子”“如果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茶不进、饭不香,什么事都不想做,此时的蝉声于你是噪上加噪,当然对蝉声不怀好感了”“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禅的叫也是为时节而叫,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能叫出最响亮的声音来,它是季节的名片”总结概括心情与蝉鸣之间的关系:心情愉快时,蝉鸣是优美悦耳的;心情烦躁时,蝉声是“噪上加噪”,对蝉声不怀好感;心情平静时,觉得蝉只是为自己为时节而叫,它是季节的名片。 4.本题考查对性格特点的分析。从文章第①段“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以及第④段“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可知蝉具有耐不住寂寞的特点;从第③段“蝉,你给它再好的环境它都不会发出声来。也许,这就是野性生灵的骨气”可知蝉具有野性生灵的骨气;从第④段“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可看出蝉具有热情、振奋的特点,以及具有奉献精神。 5.本题考查对文章启示的理解。本文第④段“不同的心境去听蝉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用心倾听,不被情绪左右,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第④段“蝉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热情的心境,振奋的精神;在文章倒数一二段,可感悟到我们也应该像蝉鸣一样,为生活而歌、为生存而唱,为未来的幸福弹奏出自己的最强音。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候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器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 长久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在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默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一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忧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应用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的消沉。 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的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 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

2.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5.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央视的《中国地名大会》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栏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育才中学九(1)班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中国许多地名都包含“阴”“阳”二字,它们大都和山水有关,如沈阳、淮阴,请仿照示例,解释取名由来。

示例:沈阳:位于沈水之北    淮阴:位于淮河之南

衡阳:______        洛阳:______

华阴:______        江阴:______

(2)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生活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大量诗词,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搜集的两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甲)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坠泪羊公却姓杨。

(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浣溪沙    B.南乡子    C.卜算子    D.渔家傲

(甲)______        (乙)______

(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结束时发言稿的一部分内容,请你根据要求答题。

在我们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今天,《中国地名大会》以地理知识为载体,(A)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身后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B)植根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和热土情怀被唤起。它用一个全新的切口,激发了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集体共鸣。当我们重新擦亮了地名文化,自然对大好河山、灿烂文明、悠久历史读了一重细腻而真切的感知,(C)被激发出建设和传承的强烈使命意识。我想,这就是节目最为深层的意义吧。

①(A)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______

②结合上文,(B)应修改为______

③(C)句逻辑不当,应将“______”和“______”调换位置。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山的痛苦。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上段文字选自《简·爱》,其作者是______国女作家______。文中“我”看的“这本书”是《______》,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的事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我见过一些俊美的弓,用坚韧的木料制成,了无节痕,谐和秀如神之眉,但仍无用。我见过一些行将震颤的弦线,在静寂中颤栗着。它们绷紧着,即将奏响了……它们将射出银矢—那音符—在空气的湖面上拂起涟。可是他们在等待什么呢?终于松驰了,永远没有人听到乐声了。那箭手,我的主人,睡着了。但即使在睡梦中,他也不放松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了无节痕”中“了”的意思是______,“银矢”的意思是______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等修辞,引人深思,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

 

查看答案

默写。

(1)持节云中,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岑参《白雪歌宋武判官归京》)

(3)吾视其辙乱,______。(《曹刿论战》)

(4)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地名巧妙地表现自己当时内心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来表达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