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 酝酿 正襟危坐 大相径庭 B.愧怍 缄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    酝酿   正襟危坐   大相径庭

B.愧怍    缄默   摸肩接踵   咄咄逼人

C.暄嚣    摇曳   矫揉造作   摧枯拉朽

D.告磬    踌躇   心有灵犀   坦荡如砥

 

A 【解析】 B. 摸肩接踵 ——摩肩接踵; C. 暄嚣——喧嚣; D. 告磬——告罄。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ɡèn古        zǐ         拈niān轻怕重      间不容

B.qiáo首       ɡuān       yǎo无消息      人迹hǎn

C.yīnɡ                 怏yànɡ怏不乐    hōnɡ堂大笑

D.chēn怪       zhēn言      jiá然而止        而不舍

 

查看答案

作文

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一首《妈,我回来了》,歌词简单质朴,旋律优美动听,引人共鸣,令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请你以《______,我回来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可以是“爸”“妈”“奶奶”,也可以是其他人或物)。(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书以观:          (2)慕圣贤之道:            (3)遇其叱咄:

(4)礼愈:                (5)主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有烛而不逮 B.以书映光而读之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两篇文章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蝉鸣

①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鲜活、茁壮、饱满,地温也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②“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得热烘烘的,人被它叫得汗滴滴的。但人们还是喜欢听它高歌,好像这夏天没有它叫就不叫夏天似的。真难想象,比火柴壳稍小一点的身躯,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叫出这么清脆响亮的歌声。 

③小时候,最喜欢捉蝉。抓一把麦面粉用水调和,不硬不烂,放清水里用手揉捏,把面粉的白揉捏干净,只剩下面筋。出水甩干,此时的面筋很黏,把它绕在长竹竿的一端当作捕蝉的工具。火热的太阳从树叶的间隙间照下来,汗涔涔的我们只顾竖起耳朵听蝉的声音,睁大眼睛看蝉的位置,有时竿子够不着,就爬上树,即使被一个叫“洋辣子”的“辣”了一下也屏住呼吸、无所顾忌。我们看准了目标,把竹竿慢慢地伸过去,对准蝉翼用最快的速度一触,蝉被面筋粘住,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把捉来的蝉放在蚊帐里,希望能近距离地听到它的歌声,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它像哑巴一般,发不出一点声响,扫兴的我,只好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蝉和麻雀一样都是自然界具有野性的生灵,捉来的麻雀即便饿死也不吃你给它的食物;蝉,你给它再好的环境它都不会发出声来。也许,这就是野性生灵的骨气,那时的我们是不懂这一点的,只知道捕蝉的乐趣。 

④有些人对蝉有些偏见,“蛙鸣蝉噪”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他们认为蛙叫是“鸣”,蝉叫是“噪”。有这种认识的人,大多是冤枉了蝉。因为,这种噪也许是闷热的天气或烦躁的心情导致,未必是蝉声所为。不同的心境去听蝉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炎热的夏天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树上的蝉在窗外鸣唱,此时,你会觉得这蝉声很美,它把夏天叫出了夏天的样子。如果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茶不进、饭不香,什么事都不想做,此时的蝉声于你是噪上加噪,当然对蝉声不怀好感了。其实,蝉的叫是为自己而叫,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禅的叫也是为时节而叫,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能叫出最响亮的声音来,它是季节的名片;蝉的叫也是为生活而叫,它来到这个世界总要做点什么,它擅长的就是叫。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 

⑤我们时常看见城市道路的拐弯处,大卖场的空地前,或其它什么地方有搭台唱歌的人,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跳舞唱歌,以此来吸引路人的眼球,让人们驻足观看。也许有人认为他们太嘈杂,其实他们是栖居在社会这棵大树上的蝉。他们为生活而歌、为生存而唱,为未来的幸福弹奏出自己的最强音。 

⑥其实,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歌唱,只是歌唱的方式不同而已。 

⑦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

1.仔细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

听蝉→____________→论蝉→______

2.根据括号中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因为它有一个高亢的嗓音,一个热情的心境,一个振奋的精神,它要把这高亢、热情和振奋献给人间,这是它会做的、也是一定能做到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2)夏日的傍晚,月亮升起来了,蝉热情的叫声穿越夏夜的清幽,撩拨思绪。(赏析加点词语)

3.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心情与蝉鸣之间的关系。

4.通读全文,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蝉的性格特点。

5.本文通过描写蝉鸣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候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器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 长久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在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默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一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忧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应用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的消沉。 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的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 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

2.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5.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