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儒林外史》和《格列佛游记》都属于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与他相关的情节有“斗杀西门庆”“拳打镇关西”等。
D.《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综合性学习
1.班里组织“轻叩诗歌的大门”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走近诗歌开场白: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细腻、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娟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阅读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博,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晓玲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上文是她开场白的部分文稿,细心的你发现文稿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走近诗歌
唯有追求
汪国真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我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
大海没有平静的时候
我也总是
有欢乐 也有忧愁
即使忧愁
如一碗苦涩的黄连
即使欢乐
如一杯香醇的美酒
把它们倾注在大海里
都太淡了 太淡了
一如过眼烟云
不能常驻在我心头
唯有追求
永远和我陪伴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
也在风口浪尖
小文在“诗歌诵读”环节朗诵了一首汪国真的现代诗《唯有追求》。 请品读诗歌,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的朗诵基调应该是坚定昂扬的。
B.“大海”“小舟”“黄连”“美酒”都是这首诗中的意象。
C.诗中加点词“平静”“忧愁”“苦涩”“香醇”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
D.画线句中的“即使”表假设。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 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3)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李白)
(5)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苏轼)
(7)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8)《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与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析下面这副对联,并用楷体将上联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命题作文
这样做,或许是一次选择;这样做,或许是一种坚守;这样做,或许是一次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请以“这样做,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少于5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默爱如山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唯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章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段。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1)“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害怕,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的感情从严厉,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3.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