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上,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上,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乌:乌鸦。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衔:用嘴含⑤湮:填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炎帝少女    之:         (2)为精卫       故: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3.这个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1)的 (2)所以 2.经常用嘴含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之”的意思是“的”;“故”放在句子开头,表示的意思为“所以”。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省略的主语是精卫。“衔”是“用嘴含”的意思。“以”是“来、用来”的意思。“湮”是“填塞”的意思。所以,全句翻译为:精卫常常用嘴含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心思想的分析。精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它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发誓要填没东海,在它身上体现了劳动者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借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       说:通“悦”,愉快 B.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饭疏食饮     水:热水 D.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十而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 B.思而不学殆  日中不至,是无信

C.博学笃志       学不思则罔 D.人不而不愠   温故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人应当加强自我检讨,剖析各方面存在的不足。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包含对人生世事变幻的感慨。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军队中士兵较之将帅更为重要,是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一种鸟语花香的美好场景,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D.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查看答案

    人的身体会“藏”盐

①在狼外婆吃小红帽的童话故事中,狼外婆的歹毒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很多人想来想去也不明白,瘦瘦的小红帽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②其实,我们都错了,狼外婆吃小红帽并非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咸味。在生活中,食盐是动物身体必需的物质,许多动物都特别偏好有咸味的东西。而狼外婆就是被小红帽身上的咸味诱惑了。

③生命离不开食盐,关于这一点,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在古代,人们吃的食物很清淡,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钾,而钠的含量很低。为了适应这种高钾低钠的饮食,人类的肾脏学会了高效地排出钾而保留钠。不过,正是因为长期高钾低钠的生活,使得人类特别爱吃有咸味的食物。可问题又来了,人的身体会不会储存吃下去的盐分呢?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科学家认为身体会储存盐分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以前人们常说,人身体里多余的盐分会变成汗液,或者被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不可能被储存起来。可现在的科学证明,人的身体确实在偷偷藏盐。盐藏在哪里了呢?它没走肾,而是藏在人的皮肤下面。

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类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还有,哪怕是吃得很清淡的小老鼠的伤口附近也是如此。既然盐具有杀菌作用,又是身体的天然药物,人体的免疫系统肯定是要存点儿盐以备不时之需的。

⑥为了证明人体藏盐这个说法,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人体内的钠含量稳定,那么人应该把多摄入的钠通过尿液排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人每天吃的盐一样多,那么排出来的钠也应该一样多才对。科学家为饮食受到严格控制的宇航员做了一个实验:在一段时间内给宇航员吃同样质量的盐,结果却发现宇航员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钠居然会以周和月为单位产生波动。

⑦由此,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人体把盐按身体所需藏了起来。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人体藏盐的地方不是膀胱和肾脏,而是在皮肤下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证明,因为盐有免疫作用,而小孩由于免疫力比成年人的弱,所以会在皮肤下面储存更多的盐分。

⑧知道了盐对动物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了小孩皮下会储存更多的盐分,是不是就明白了狼外婆为什么想吃小红帽了?

⑨假如你想重新写狼外婆和小红帽的童话故事,你完全可以让聪明的小红帽说:“别吃我,我送你一包盐。”

1.下列关于“人的身体‘藏’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的身体会“藏”盐,人类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

B.盐具有杀菌作用,还是身体的天然药物,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存些盐以备不时之需。

C.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体“藏”盐的地方不是膀胱和肾脏,而是在皮肤下面。

D.盐有免疫作用,成年人的免疫力比小孩强,所以成年人在皮肤下面储存的盐分多。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采用常见的童话故事内容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能增强人们阅读的兴趣。

B.文章第②段的加点词语“许多”可以删除,即使删除之后也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C.文章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证明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

D.本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内容安排。

3.下列说法跟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食盐是动物身体必需的物质,狼外婆想吃小红帽就是被小红帽身上的咸味诱惑了。

B.在古代,人们吃的食物很清淡,肾脏学会了高效地排出摄入的食物中的钠而保留钾。

C.人身体中的盐分除了会变成汗液,或者被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还会被储藏在皮肤下。

D.宇航员吃了同样质量的盐后,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钠会以周和月为单位产生波动。

 

查看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子不是他们的名字,是古代对人的 尊称,用来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立秋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鲁迅,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