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辩一辩)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讨论会。请你说一说你对网络交友方式的看法。(要求:有观点、理由,80字以内)

(2)(写一写)下图是一个有关我国古代交友的典故,请将该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字数在80字以内。

(3)(选一选)古代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不同的称呼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请选择相应的称呼分别填入下面的A、B、C、D处后的横线上。

①刎颈之交  ②贫贱之交   ③金石之交   ④患难之交  ⑤莫逆之交  ⑥竹马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叫(A)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叫(B)       ,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叫(C)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D)        

 

(1)示例一: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很多好处。网上交友有助于结交更多的朋友,同时通过不同地域的朋友,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而且与网友倾述自己的烦心事,不会存在尴尬。(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网上交友不好。用网络聊天室、社区等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会形成一种病态的网络交友瘾,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言之有理即可) (2)管仲青年时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他有贤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无怨言。齐桓公即位时候,管仲被囚禁,鲍叔向桓公保荐管仲。凭借管仲的谋略,齐桓公得以称霸。 (3)(A)④ ;(B)②(C)⑤(D)① 【解析】 (1)此题考查语言的思辨性,要注意围绕着“利”和“弊”两个方面来写,要么写“利”,要么写“弊”,不能既有利又有弊,一定要观点鲜明。然后陈述利和弊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如“利”的方面可以陈述为: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坦诚心事,不用担心被身边的人知道。“弊”的方面,可以概括为:容易让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际交往影响自己正常的现实的日常交往;沉迷其中,会不能自拔。 (2)此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要想答好此题,需了解相关的历史,知道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但他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为回国继承王位,展开了争夺战。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知道这个故事的始末原由,根据要求,把它压缩在80字以内,重点是鲍叔牙深知管仲其才,处处维护管仲。 (3)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古人交友,我们要弄清楚这些称呼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样的交往。“刎颈之交”是指可以生死与共的朋友;“贫贱之交”是指在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金石之交”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友情;“患难之交”,当然就是在患难时结交的朋友,他们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志同道合;“竹马之交”是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偏重于指异性朋友,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也叫青梅竹马。此外,还有“忘年之交”,是指年辈不相当,年龄差距比较大,却结交为好朋友的人;还有“布衣之交”指的是平民间的友谊;“酒肉之交”指那些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朋友,多是贬义的色彩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1)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 ,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上,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乌:乌鸦。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衔:用嘴含⑤湮:填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炎帝少女    之:         (2)为精卫       故: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3.这个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       说:通“悦”,愉快 B.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饭疏食饮     水:热水 D.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十而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 B.思而不学殆  日中不至,是无信

C.博学笃志       学不思则罔 D.人不而不愠   温故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人应当加强自我检讨,剖析各方面存在的不足。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包含对人生世事变幻的感慨。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出军队中士兵较之将帅更为重要,是儒家“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一种鸟语花香的美好场景,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D.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查看答案

    人的身体会“藏”盐

①在狼外婆吃小红帽的童话故事中,狼外婆的歹毒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很多人想来想去也不明白,瘦瘦的小红帽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②其实,我们都错了,狼外婆吃小红帽并非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咸味。在生活中,食盐是动物身体必需的物质,许多动物都特别偏好有咸味的东西。而狼外婆就是被小红帽身上的咸味诱惑了。

③生命离不开食盐,关于这一点,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在古代,人们吃的食物很清淡,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钾,而钠的含量很低。为了适应这种高钾低钠的饮食,人类的肾脏学会了高效地排出钾而保留钠。不过,正是因为长期高钾低钠的生活,使得人类特别爱吃有咸味的食物。可问题又来了,人的身体会不会储存吃下去的盐分呢?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科学家认为身体会储存盐分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以前人们常说,人身体里多余的盐分会变成汗液,或者被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不可能被储存起来。可现在的科学证明,人的身体确实在偷偷藏盐。盐藏在哪里了呢?它没走肾,而是藏在人的皮肤下面。

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类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还有,哪怕是吃得很清淡的小老鼠的伤口附近也是如此。既然盐具有杀菌作用,又是身体的天然药物,人体的免疫系统肯定是要存点儿盐以备不时之需的。

⑥为了证明人体藏盐这个说法,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人体内的钠含量稳定,那么人应该把多摄入的钠通过尿液排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人每天吃的盐一样多,那么排出来的钠也应该一样多才对。科学家为饮食受到严格控制的宇航员做了一个实验:在一段时间内给宇航员吃同样质量的盐,结果却发现宇航员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钠居然会以周和月为单位产生波动。

⑦由此,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人体把盐按身体所需藏了起来。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人体藏盐的地方不是膀胱和肾脏,而是在皮肤下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证明,因为盐有免疫作用,而小孩由于免疫力比成年人的弱,所以会在皮肤下面储存更多的盐分。

⑧知道了盐对动物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了小孩皮下会储存更多的盐分,是不是就明白了狼外婆为什么想吃小红帽了?

⑨假如你想重新写狼外婆和小红帽的童话故事,你完全可以让聪明的小红帽说:“别吃我,我送你一包盐。”

1.下列关于“人的身体‘藏’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的身体会“藏”盐,人类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

B.盐具有杀菌作用,还是身体的天然药物,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存些盐以备不时之需。

C.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体“藏”盐的地方不是膀胱和肾脏,而是在皮肤下面。

D.盐有免疫作用,成年人的免疫力比小孩强,所以成年人在皮肤下面储存的盐分多。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采用常见的童话故事内容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能增强人们阅读的兴趣。

B.文章第②段的加点词语“许多”可以删除,即使删除之后也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C.文章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证明伤口感染的地方,钠离子的浓度会变高。

D.本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内容安排。

3.下列说法跟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食盐是动物身体必需的物质,狼外婆想吃小红帽就是被小红帽身上的咸味诱惑了。

B.在古代,人们吃的食物很清淡,肾脏学会了高效地排出摄入的食物中的钠而保留钾。

C.人身体中的盐分除了会变成汗液,或者被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还会被储藏在皮肤下。

D.宇航员吃了同样质量的盐后,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钠会以周和月为单位产生波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