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三四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萧萧梧叶”“秋风”本没有情,寒冷也没有声音,但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 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送”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梧叶以人的动作行为,送来“寒”声,“寒”,凄冷之意,表现诗人此时的心境,漂泊在外,孤单寂寞。“动”这里是使“客人”动情,此情即是思乡之情。这两个词突出了游子漂泊在外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本题考查写法。在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的前两句写秋风送来寒意,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此时心境是凄凉的,孤寂的。后两句写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这情景充满情趣,表现了儿童的快乐,与作者此时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作者思乡的孤寂之情。这是写法一,运用对比衬托。深入体会诗中景物所创造的意境,还会发现,诗人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法一样。漂泊在外之人,看到温馨、快乐的画面,心中的凄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会更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肯”号在追击传说中的“独角鲸”时,遭到猛烈撞击,教授、孔塞伊和捕鲸人不幸落水,后来成了“鹦鹉螺”号的俘虏。

B. “鹦鹉螺”号上一切机械的灵魂是电,而且它发电并不依靠地下金属,而是依靠开采海底的煤矿提炼海水中的钠完成的。

C. 由于遇到了大浮冰,“鹦鹉螺”号虽经过几十次的冲击,却完全不能动了,导致他们最终无法抵达南纬90度的南极。

D. “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撞上暗礁搁浅,后来海水涨潮潜艇顺利地脱了险。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侯”古代君王的自称;“大兄”即“长兄”,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B.《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本文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先生。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D.陆定一的《老山界》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中央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B.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C.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 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 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作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C. 这番话说的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

D.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长大了自然会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