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确实有些东西是不可缺席的。

请以《     不可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勇气不可缺席 昨夜春雨一场,露水凝于叶尖,春色如画。 助跑,起跳……一套熟悉的动作舒展开来,我才发现自己没有跨越那根竹竿。由于昨夜的一场春雨,空气中充满了泥土芬芳的气息。我站在沙坑中,望着躺在沙子中的竹竿,心中泛起了一丝苦楚…… 今天彭老师把原先练习的皮筋换成了竹竿,并且让我们一个个去试跳。见到这对于我来说比较高的竹竿,我有些退缩,但没有办法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数好步数:“一、二、三、四、五……”好,发力开始起跳,但不幸的是,起跳的幅度不够大,我连人带竿一起掉入了沙坑,尘土飞扬,竿子落地的声音也变得异常响亮,我听见有些男生说:“姿势都不正确,为什么是起跳腿后跨的……是因为她太矮了吗?”面对一些男生的冷嘲热讽,我顿时心中微凉。 风渐渐大了,操场周围的大树发生“沙沙沙”的声音,绿叶似乎挣扎了一番,才守在了大树上。 无奈,只得等待下一轮。彭老师毫不留情地加高了高度,我摇了摇头,呼吸着略带潮湿的空气,看着那根竹竿,心里独自思忖:跨过那根竹竿是什么滋味?我能不能尝尝那滋味? 终于,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又轮到我了。眼见我前面的同学一个个跨越了竹竿,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情,鼓足了劲向竹竿奔去。一步,两步,三步,竹竿越来越近了!四步,五步,将要起跳了。此时耳旁传来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我屏住呼吸,努力飞身上竿!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我才惊醒,发现自己已稳稳地落在了沙坑中。是,我很矮,但我不信矮的人就跳不过那根竹竿!阳光下,那根竹竿上的光泽因我而格外耀眼。 彭老师带头鼓起了掌,那掌声在春日的操场上异常动听。 春风微凉,嘴角上扬。 【解析】 “ 不可缺席”由三个内容组成:对象、不可、缺席。“缺席”即在某个场合未出席,该到未到。这些场合比如聚会会议、上课等,该到而未到,表明不可或缺,由此可见这个对象很重要。“不可缺席”加了否定词“不可”,就更加强调该对象的重要性。那么联系日常生活,想想有哪些东西不可或缺呢?太多了,比如诚信、规则、关爱、亲情、健康、友谊、自律、智慧、理想、忠诚等。这些概念,有的目前缺失,有的对人生、社会、国家确实重要,可以写缺失的对象,呼唤这个对象的归来;可以写没有缺失的对象,强调这个对象对人生、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要先根据选材和立意,把空白处补写完整,比如“诚信不可缺席”“规则不可缺席”“亲情不可缺席”等。然后放开思路,可以构思记叙文,讲述自身或他人的经历,借助叙事揭示“诚信不可缺失”的主旨等:可以写记事抒情的散文,把一个个与主旨有关的人物经历、场面等描绘出来,篇末点明题旨;可以写议论文,以题目作为中心论点,然后借助大量的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把论点论证透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蝶

(1)一年冬天,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2)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3)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满地的红。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4)院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5)每写好一张,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就接过去铺在地上。棕黄的泥土地面上,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福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chuăn,指不顺,不幸),福在哪里?

(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循着花香,我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

(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写得不好,给大家添点喜气。”老人的声音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14)“大爷,你恨她吗?”

(15)“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16)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 500 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17)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18)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19)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20)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支持,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花虽开屋外,福却藏心中。

(选自《思维与智慧 》)

1.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多次写到梅花,有何作用?

3.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的重要方法,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请结合语境,品味第(2)和第(7)段划线句子,揣摩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1)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2)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4.赏析“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这一标题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子昂碎琴》一文,完成题目。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①子昂:即陈子昂,唐代诗人。②突出:挺身而出。③辇(niǎn):载运。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緡。④可得闻乎:意思是能不能弹给大伙欣赏一下。⑤偕往:一同前往。⑥百轴:百卷。⑦京毂():通往京城的大道。⑧役:弹奏,有谋生之意。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⑨声华:声名。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文轴遍赠会者

A.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骨头(《狼》)

C.非学无广才(《诫子书》) D.为师矣(《论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左右曰___________                 (2)辇千缗__________

(3)如偕往  __________                (4)举而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4.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三四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请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肯”号在追击传说中的“独角鲸”时,遭到猛烈撞击,教授、孔塞伊和捕鲸人不幸落水,后来成了“鹦鹉螺”号的俘虏。

B. “鹦鹉螺”号上一切机械的灵魂是电,而且它发电并不依靠地下金属,而是依靠开采海底的煤矿提炼海水中的钠完成的。

C. 由于遇到了大浮冰,“鹦鹉螺”号虽经过几十次的冲击,却完全不能动了,导致他们最终无法抵达南纬90度的南极。

D. “鹦鹉螺”号在托雷斯海峡撞上暗礁搁浅,后来海水涨潮潜艇顺利地脱了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