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丙)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
(4)胡为乎中露!(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丙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惟肖惟妙,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丙文侧重于抒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甲乙文段中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歌赏析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①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 ________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生活理念,东台中学在“五·一”期间组织了“美哉东台,‘骑’乐融融”为主题的创意活动,体验公共自行车骑行之乐。小明和同学们在德润公共自行车网点出发,到达东台西溪植物园景区。
景区入口处,“镇海棘螈保护区”几个醒目的字眼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在一个牌子上有对镇海棘螈的详细介绍:
①镇海棘螈(因首次在原镇海县城湾发现而得名),属于特有的古老物种,现主要分布于附近方圆几百米的狭窄区域内。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距今已有1500万年历史。比大熊猫还稀有。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②镇海棘螈生活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常年在溪流边栖息。所在环境植被茂密,永久性水塘较多,附近有石穴和土洞。
③镇海棘螈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览食,尤其是刚下过小雨或雷阵雨,地面十分潮湿,镇海棘螈就开始蠢蠢欲动了。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为食。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4月份为镇海棘螈冬眠期。
④为拯救中国这一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科学院于1996年将“镇海棘螈繁殖行为学研究”列入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特有濒危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同时,也以“镇海棘螈保护生物学研究”为题进行了专项支持。繁殖区域内砍掉了70多亩桔树,并种上了大批的树木。对镇海棘螈生长活动的150亩范围内实行全封闭,不准治虫、施肥;保护卵群,提高孵化幼体的下水率。
(材料二)东台西溪植物园有许多景点,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摩崖石刻,大大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小明和同学们骑着公共自行车来到了水桥边,一首古诗镌刻于桥边的壁墙上:“界画通芝水,秋空溜影飞。梁①看横巘②出,僧正③踏花归。”同学们看后都大声叫好,但却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
(注:①梁,桥。②横巘,连绵的山峰。③僧正,僧官)
(1)在上述(材料一)对棘螈的介绍中,请你概括②③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每段概括不超过5字)。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公共自行车东台管理处负责人出谋划策,说说解决公共自行车乱放乱扔这一问题有哪些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中日韩三国互为近邻,邻里间理应守望相助,加强合作。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