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明明,请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

《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明明,请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廊。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火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③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④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⑤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

⑥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⑦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⑧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⑨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

⑩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我又看见“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读者》2020年第9期,有删改)

1.在火车上,“我”的情感跌宕起伏,请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情节

情感

我挂上电话

后悔

我去宣威参加会议,火车将穿过家乡

愧疚不已

返程时,我又见“施家屯收费站”

我看见一束手电筒光

兴奋激动

 

 

2.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①②两个段落应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你认为作者将它们放在文章开头好不好?为什么?

3.第④段中作者说“我理解这时的沉默”,作者为什么能理解?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人民日报》副刊在刊载此文时,以“那一束光”为标题,你喜欢哪一个标题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①兴奋激动夹杂着失落 ②母亲摸黑来到路口我却没有看见 ③紧张激动 2.好。倒叙,把我打完电话后悔的心情放在前面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下文将要路过家乡,交代打电话的原由,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 3.①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 ②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4.参考示例1:我喜欢“黑夜的火车”。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黑夜的火车”上,我与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读之,既温暖感动,又心疼无奈;“黑夜的火车”与手电筒的一束光形成对比,衬托出了母爱的光芒,概括文章的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参考示例2:我喜欢“那一束光”。因为这个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指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那束电筒光,另一方面,文中引用顾城的诗句,作者也在黑夜中寻找自己的光明,可见,这“一束光”还指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 【解析】 1.考查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根据提示“我去宣威参加会议,火车将穿过家乡”,找到对应的段落是第③段“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提取“兴奋激动夹杂着失落”;根据人物情感“愧疚不已”对应是第⑦段“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返程时,我又见‘施家屯收费站’”对应的是第⑫段,“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可用“激动紧张”概括。 2.考查对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①②两个段落应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如果分在开头,明显就是运用倒叙写法,文章开篇写“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写出了“我”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而发生的意外,让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同时也能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所以这样安排好。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础上,结台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理解”、“沉默”,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由“我说: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不用惦记我,我身体好着呢。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可知车过村里,母子却不能相见,心有遗憾和悲伤;“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句也说不出来。”可知“我”知道我们母子之间不善于表达感情,并且已经习惯了这种不用言表的感情。 4.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开放性试题,两个题目各有各的好处,只要能写出理由,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我喜欢“那一束光”,“那一束光”表面指作者看到的那束在黑暗中照着火车的电筒光,“那一束光”的深层含义是照在作者前行路上的、给作者以温暖和光亮的母爱之光,一语双关,“那一束光”照在远行儿子的心里,母爱如故,温暖如故。我喜欢“黑夜的火车”。“黑夜”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火车”自己黑夜坐火车穿过家乡,想让母亲在铁路道口,相互看一眼,结果火车一闪而过,“火车”意味着“我”与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同时“黑夜”的黑与手电筒发出的光亮两相对比,更能衬托出了母爱的光芒,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份报纸上,明明读到下面的文章,请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多逼自己一把

陈大昊  高峰

①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在郊外打猎,遇到一名男子在水中挣扎着喊救命。拿破仑发现水并不深,便拿起枪对着男子说:“如果你不自己游上来,我就用枪打死你。”在拿破仑的逼迫下,那名男子自己游上了岸。现实中,也许没有人会像拿破仑那样逼着你前进,更多的则需要自我施压,自己逼自己一把。那么,到底应该逼什么呢?

②逼去惰性。“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惰性是人的天性,不仅消磨斗志,还会在无形中削弱能力。循着惰性游走的人,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习惯挑容易的事做,拣顺手的活干,按以前的惯例办,任务面前不愿多承担一点,困难面前不愿多向前一步,新事物面前不愿多尝试一下,久而久之,思想退步、意志退缩、能力退化就是必然。习主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多逼自己一把,就是进行“自我的搏斗”,逼自己走出“舒适圈”,多一些“风里来雨里去”,多一些“上刀山下火海”,厚积方有薄发,百炼方能成钢。

③逼走傲气。在曾国藩眼里,惰和傲,“二者皆败字之道”,庸人以惰字致败,而才人以傲字致败。确实,深思一个个“伤仲永”式的悲剧、一个个“明星官员”的陨落、一个个“不败神话”的破灭,多因得意而忘形,得胜而骄傲,于是乎,有的或自我满足而裹足不前,或自我封闭而不敢创新,或自我迷失而贪图享乐,最终自己打败了自己。荣誉应是人生前进中无形的资产,而不应成为骄傲的资本;成功应是人生成长新的起点,而不应成为奋斗的终点。“时代楷模”郝井文和他的团队之所以能屡创佳绩,因为他们始终保持清醒和谦逊,“不搞庆功会,不论什么任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检讨反思,哪怕是拿了第一”。多逼自己一把,就是除傲气、祛浮气,做到“高人一筹”而不是“高人一等”,常常“自以为非”而不能“自以为是”,自觉克服夜郎自大,防止固步自封,才能避免作茧自缚。

④逼出潜能。长跑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叫“极点”的生理现象。“极点”临近时,人们会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让人难以坚持下去。但只要凭借毅力和意志,顶过了这个“极点”,就会迎来“第二次呼吸”。一个人的潜能,多是在达到“极点”后再向前一步,再坚持一下,才打开了“任督二脉”,实现了质的飞跃。“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这个时候,更需要逼自己一把,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敢于挑战极限,勇于冲破“极点”,努力做到极致,方能激发最大的潜能,收获最好的自己。

⑤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不论是在“舒适”面前,还是在挑战跟前,选择放自己一马,还是逼自己一把,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多逼自己一把,经常干一干不擅长的事情,改一改不良的习惯,走一走不常走的道路,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得到不一样的结局。

(选自2019年5月9日《解放军报》)

1.简要说说开头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请你说说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②—④段,下面的链接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2019年,我带儿子去了一趟乞力马扎罗山。我们登顶是从晚上11点开始的,在接下来的36个小时中能睡觉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其他时间都要一直走路……成功登顶后,儿子的表情跟之前相比像是长大了好几岁,其实不是他状态的变化,而是他终于逼自己做了一件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他感叹说:“我还能这样啊。”

(张泉灵《不逼自己,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有删改)

 

查看答案

在《新唐书•元德秀传》一书中,明明读到下面的文言文,请帮他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有盗系狱,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有删改)

(注)①坐:牵连治罪。②爨:烧火煮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擢第

虎为暴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彼 诡 计 且 亡 去 无 乃 为 累 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4.结合选文,请简述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查看答案

明明读到这样一首诗,请帮他完成小题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有人说首句中的“暗”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2.“马上相逢须尽醉”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完成小题。

2020春节前,明明去武汉探亲,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封在城里,心里充满了恐慌和担忧,无心网络学习。你作为他的好朋友该如何帮助他呢?请在下面的书目中选择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完成卡片,帮他在经典中找到力量!

(1)《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泰戈尔诗选》

 

 

《艾青诗选》

艾青

赠言: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全书感悟评价(关键词):

爱国、忧思、情怀

 

 

(赠送的书名):

      

(作者)

 

赠言:(书中名句或者作者名言)

 

全书感悟评价(1个关键词):

 

(2)明明被经典名著吸引住了,与你讨论关于《儒林外史》的一句书评“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请你说说这句话说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人物:              

情节阐述:              

(3)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净化心灵,苦难使人崇高。”帮明明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两部,谈谈主人公的命运结局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西游记》《简·爱》《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面题目。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

近日,上海首条樱花市级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实施“落樱不扫”,沿路189株晚樱正值盛花期,纷纷扬扬的“花瓣雨”洒落一地,引来路人驻足欣赏。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               

除了审美,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可见,在一条落英缤纷的林荫小道上,如果落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那么无论从审美还是从哲理的角度看,它的文化价值都将被割去一半。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更多城市治理者借鉴。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关于该不该清扫路上的“落英”,九(1)班学生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是:要清扫马路上的“落英”,这样城市才更干净,道路才更畅通。

反方观点是:不要清扫“落英”。请你在第二段中补充相关内容,作为你的辩论词。

 

(2)同学们听了你的辩词觉得很有道理,班委会拟写了一份“落英不扫,让学校诗意栖居”的倡议书,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帮忙指出。

 

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同学:

当你走在铺满落英的小路上,你是否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情趣?是飘零的心绪,沧桑的美感,甚至是生活的智慧,那是自然界与人类特殊的对话。为了让学校在这样的诗意里栖居,让师生们感悟自然界的巨大魅力,我们特向大家发出倡议:请爱护好校园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株草,让校园的空气更新鲜,环境更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020年4月20日

倡议人:初三(1)班全体同学

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内容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3)扬州鉴真路樱花大道花开烂漫,为吸引更多的游客,请你在朋友圈为其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