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该书原题《旧事重提》。
C.王维赞扬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欧阳修既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进入了教室,课间同学们的打闹和嬉笑都戛然而止了。
B.进入四月,盐城荷兰花海的郁金香进入了盛放期,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C.在欢呼声中,小明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荣誉。
D.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城管部门处心积虑,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_______ ,鲜克有终。《诗经》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 《晚春》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 _______(作者)《逢入京使》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交往人物的不俗。刘禹锡《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zhuì zhuì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jí,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忠地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和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ì zhuì(______) 不安 披荆斩jí(______)
(2)找出文字两个错别字并写出正确的字。
_______ 改成_______ _______改成 _______
你的样子,就是前途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是的,如果你作为学生在最美的年华拼搏努力,你就会有辉煌的前程;如果你作为老师手有戒尺,眼有光亮,你就会教育出会思考的孩子……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并有家国情怀,我们的祖国就会自由、繁荣!
请以“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明明,请帮他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②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廊。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火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③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近乡情更怯,兴奋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④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之间,如许多农村母子之间一样,不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⑤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
⑥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⑦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⑧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⑨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
⑩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我又看见“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读者》2020年第9期,有删改)
1.在火车上,“我”的情感跌宕起伏,请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情节 | 情感 |
我挂上电话 | 后悔 |
我去宣威参加会议,火车将穿过家乡 | ① |
② | 愧疚不已 |
返程时,我又见“施家屯收费站” | ③ |
我看见一束手电筒光 | 兴奋激动 |
2.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①②两个段落应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你认为作者将它们放在文章开头好不好?为什么?
3.第④段中作者说“我理解这时的沉默”,作者为什么能理解?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人民日报》副刊在刊载此文时,以“那一束光”为标题,你喜欢哪一个标题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