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烤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高声吆喝送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住校门。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雪地烤红薯”的作用。

 

1. 打起精神称红薯 不声不响吃红薯 2.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3.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4.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烘托人物吃苦耐劳的形象特点。(答出四点,意对即可) 5.以“烤红薯”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交代了主人公活动的环境特点;表现男人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三点) 【解析】 1.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已知信息锁定答题区域,然后结合答题区域中的关键词句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故事情节需围绕“男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概括。本文中的“红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情节往下,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按要求用七个字分别进行归纳概括。结合第③段中的“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可概括出第二个故事情节是打起精神称红薯;结合第⑧段中的“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可概括出第四个故事情节是不声不响吃红薯。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找到有关男人的描写,理解其行为的用意。从内容可以看出,男人的“父爱”表现在生活与精神两个方面。如他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表现他对儿子生活的关爱;从结尾长脖子少年的话及平头少年的表现,可以知道,平头少年就是男人的儿子,但男人并没有和儿子相认,他怕儿子难为情,表现了他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据此理解作答。 3.考查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运用的手法及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盯”的意思是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这是写他集中视力看着学校门口,联系上下文看,他是在校门口卖红薯,他看着校门口是想看是否有学生出来,可以卖他的红薯,由此可看出他盼望有人来卖他的红薯;从后文可知,他的儿子也在这个学校读书,所以也体现了他盼见到儿子,后文写他高声吆喝送红薯,说明他更想看到儿子。 4.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渲染气氛;③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④推进情节发展;⑤突出文章主题,深化文章主旨。"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都是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雪从薄薄一层到厚厚一层暗示时间的推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雪越下越大”交待天气变得更冷,这么冷的天气他还在卖红薯,体现了他的吃苦耐劳;同时,天气的寒冷也烘托人物为了顾及儿子的自尊不能与儿子相认的失落、苦涩的心情。据此理解作答。 5.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标题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烤红薯”展开的,“烤红薯”贯穿了全文,故这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是男人雪地烤红薯,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雪地烤红薯”中的“雪地”一词交代了主人公在雪地烤红薯,交代了主人公活动的环境;主人公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还在烤红薯来卖,体现了他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在雪地烤红薯,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 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代替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余建斌、李晓辉、吴杰,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良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之。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注)①太祖:朱元璋。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能以径寸之木

C.卷石底以出 D.全石以为底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兄弟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就担任帐前先锋,并能多方刺探敌人情报,受到重用。

B.朱元璋告诫吴祯,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贪图小利,能保境安民就可以了。

C.遵从朱元璋的命令,吴良驻防江阴,指挥若定,击败了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为人宽容,生活俭约,不贪财色,带兵兢兢业业,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为帐前先锋                   ②儒生讲论经史

③车马珠玉不足其劳             ④宋濂等为诗文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

 

查看答案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1)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2)坐:徒然

1.首联起句直写梅花,一个“发”字极富神韵,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

①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哩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到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①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在选段中,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按照配乐性质分为风、雅、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鲁迅先生留给我们太多的精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散文,都是回顾他小时候的一些往事。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文中洋溢的人性和真情,我们依然能感同身受。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并以此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作者的见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