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通辑 贻误 骇人听闻 千头万序
B.荒谬 要挟 励精图治 置若罔闻
C.诋毁 炼达 袖手旁观 肆无忌惮
D.决窍 斡旋 鞠躬尽瘁 有侍无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窈窕(tiǎo) 执拗(niù) 蝉蜕(tuì) 喟然长叹(wèi)
B.滑稽(jī) 溯源(shuò) 发酵(xiào) 病入膏育(huāng)
C.吞噬(shì) 诡谲(jué) 恪守(kè) 笔耕不辍(chuò)
D.骊歌(lí) 哽咽(yàn) 菲薄(fěi) 牵强附会(qiá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温暖”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析】
在林徽因眼里,温暖是人间四月天里一树一树的花开;在海子笔下,温暖是河里的石子和老屋上的旧砖;在汪曾祺心中,温暖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毕淑敏说,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几米则认为,我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温暖我自己……
关于“温暖”,你又有怎样的理解、经历和体悟呢?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烤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高声吆喝送红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雪地烤红薯”的作用。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 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代替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余建斌、李晓辉、吴杰,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①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良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注)①太祖:朱元璋。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能以径寸之木
C.卷石底以出 D.全石以为底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兄弟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就担任帐前先锋,并能多方刺探敌人情报,受到重用。
B.朱元璋告诫吴祯,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贪图小利,能保境安民就可以了。
C.遵从朱元璋的命令,吴良驻防江阴,指挥若定,击败了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为人宽容,生活俭约,不贪财色,带兵兢兢业业,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并为帐前先锋 ②延儒生讲论经史
③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 ④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