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角(jiǎo)色 寥若晨星(liào) 不胜(shènɡ)枚举
B.精粹(cuì) 削减(xuē) 跃(yuè)然纸上
C.翩跹(qiān) 解剖(pōu) 脍炙(zhì)人口
D.即(jí)便 应运而生(yīng) 惟妙惟肖(xiāo)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84岁的钟南山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第一时间乘坐高铁逆行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材料二:“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时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 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新时代“90后”的誓言铮铮。
材料三:“你在哪儿”,“我在家”,这个春节,每一个人都守在家,守住了自己的幸福,“出门一定戴口罩”也守护了他人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
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作文
爬月台的笨拙,是你努力的样子;脸上红红的勒痕,是你奋战的样子;崇山峻岭间的奔走,是你执着的样子……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以“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堿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请从炼字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褚遂良)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①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②;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③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贞观之治,良④有以⑤焉。
(选自《新唐书·褚遂良传》)
注:①帝:唐太宗李世民。②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③有:或许。④良:确实。⑤以,原因。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空 空乏其身 皆若空游无所依
B.然 然后能改 并怡然自乐
C.色 征于色 未尝稍降辞色
D.国 国恒亡 去国怀乡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语段(一)是如何从个人方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概括国家兴盛的条件。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骨文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影响
①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②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③从文字结构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汉字方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由甲骨文、商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及以后的行书、褙书,其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④甲骨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273年的史事,内容异常丰富,涉及祭祀、征伐、年成、田猎、疾病、祸福、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制风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以及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⑤甲骨文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慧和创新精神。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居世界的前列,已经种植黍、麦、稻、粟等农作物,掌握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等一整套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其中有关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代希腊早100多年。甲骨文中还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记载,如人们有组织地治理河流、气象预测、开采锡铁和玉石等矿产资源,甚至都城的布局都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影响。
⑥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古史辩”派学者开始质疑夏代的存在。比较全面记载三代文明的是《史记》,但《史记》著于西汉,距夏商周时代较远,作者司马迁也没有见到过距共1000多年前的信史——甲骨文,从而导致人们对三代文明的质疑。
⑦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 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向壁虚构,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以《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为线索,探寻夏代的历史文化,目前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因此,用出土文物去印证古代典籍,重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可信历史,甲骨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雪山。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发掘出土的46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多数单字已被考释公认。
B.商周时期都城的布局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影响。
C.六书理论是古人根据甲骨文总结出的六种汉字造字方法。
D.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甲骨文中完全印证了夏朝的存在。
2.甲骨文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编号为Y0712的甲骨(如右图),其正面残存91字,反面82字。内容是一篇长篇记事卜辞,表现出殷人对占梦异乎寻常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关于“大骤风”的记录,是殷商气象史上极为重要的史料。小明认为它能帮助说明甲骨文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