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庄稼乡村 程玉宇 ①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而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庄稼乡村

程玉宇

①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而一年四季的庄稼们,则是乡村粗野的汉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妇。

②春天,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画一般,将小小的乡村人家也装进了画框。乡村因此而色彩浓烈艳丽,香气四溢,就连乡村人家门前的那条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跃下的浪花,也奔流着芬芳的气息。

③难怪,我村门前那条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们亲昵地称为“香溪”。

④我想,我家乡的河流是一位野丫头,她虽然粗服乱头,布衣荆衩,但她绝对不会流淌什么脂粉之气。她春天从油菜花的原野上流过,夏天从农家的瓜果菜园淌过,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节声中,那条河,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

⑤初夏时节,麦子成熟了,整个大地原野一片金黄。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风吹过,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没在一片纯粹的麦香之中。而那淡蓝色的远山里,以及小溪流过的白杨树林里,正有一只鸟,如怨妇一般,声声哽咽:我儿种错――!我儿种错――!

⑥就在这种鸟的凄厉呼唤声中,庄稼地边涧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开放了。乡村土瓦房前的三两树杏子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麦子一般黄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着霜刃走向麦田的乡亲们,便在老梁叔的吆喝声中,吃上麦黄杏了。

⑦原野上的麦子才收割不久,整个乡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绿得发黑的包谷林覆盖。而村前大河边的那几顷稻田里也一片葱绿,一支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似坠欲坠又勉强站立的模样,让人顿生怜悯之情。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瞬间,那千只万只蛙们便像听到了冲锋号似的,全都亮开嗓门鼓噪起来。满世界一片震天动地的蛙声,宏大如乐团,使整个乡村大地和庄稼的原野,都弥漫在一种民间的土地的田园的音乐之中。

⑧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⑨当一场凉爽的秋风掠过,粮食们便如排着队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从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黄,一疙瘩鲜亮地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们门前的核桃树柿子树的树枝上。最是那些大豆们,如调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便在场院里蹦蹦跳跳的,东藏一颗西躲一颗,逗得三两只花喜鹊总是在庄稼院里一边装模作样地报喜,一边在草丛里,在包谷杆上,在土墙的角落里寻寻觅觅。这时候,乡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涧畔畔上的柿子树们,举起千只万只红灯笼,守望着空荡荡的庄稼大地。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⑩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亦因此,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

(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

1.文章围绕庄稼乡村写了哪些内容?

2.说说对文中第⑦段划线句“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一句中“弹出”一词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家乡的那条小河?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乡村,是庄稼的乡村”这句话的理解。

 

1.主要描写了庄稼乡村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景。 2.“弹出”与前文的“突然”呼应,写出了蛙声打破寂静时的速度与力量,表现作者对蛙声带来的田园音乐的喜爱与赞美。 3.小河是乡村优美自然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滋润了庄稼,而且养育了庄稼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庄稼是乡村自然景观的主宰,它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庄稼是乡村后代得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庄稼质朴而大美,作者眼中的庄稼人与它相似,因此作者对庄稼无比感恩,尽情礼赞。他对乡村的认同、赞美均源于此,其乡村情结亦于此,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春天油菜花盛开,香溪流过;夏天麦子成熟了,水田蛙声一片;秋天粮食柿子丰收,大豆最是惹鸟爱;冬天的雪后,原野窜出麦苗。即:主要描写了庄稼乡村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景。 2.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 “弹出”动词,“弹射出去”之意,准确写出蛙鸣之声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充沛,表达了作者对“弥漫在民间的土地的田园音乐”的喜爱之情。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由④“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可知,写出小溪灌溉了家乡的庄稼;由④“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可知,写出小溪孕育了乡村女孩的灵气;由②到⑤段可知,小溪是家乡风光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写小溪的用意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⑧“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可知,庄稼与庄稼人都是那么质朴无言,与自然融为一体,作者对这种至美极为礼赞;由结尾段“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可知,庄稼年年重复又重复,周而复始;由结尾段“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可知,庄稼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石羚

①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②“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③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④“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⑤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⑥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⑦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3日0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文章,你认为不良文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做到“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查看答案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释)①王庭珪(guī),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芦溪,隐居五十年。

1.本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查看答案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我与(得:通“德”恩德)

C.孔子不受(辞:辞别)

D.弟子曰(谓:认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道人弗受          录毕,走送

B.景公致廪丘为养      太医王命聚之

C.万钟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行                思不学则怠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D.(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是亦不可以已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令  弟  子  趣  驾  辞  而  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