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比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文章第①段从《二十四节气歌》写起,有什么好处?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僧名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洞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①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②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节选自《广异记》,有删改)
(注)①赍:(jì),怀着,带着。②涉:踏过。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具答之
(2)咸来问讯
(3)延至其家
(4)初食草根
2.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朗 多 赍 干 粮 欲 住 此 山 遂 寻 洞 入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4.说出(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 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 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
育才中学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时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怎么跟他们说?
(2)请你拟写一条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要求生动形象,具有校园气息。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B.有些地方称早起去学校读书或晚上到学校上自习为“上灯学”。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列为“四书”之一。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