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诗经·小雅》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

综合性学习。

《诗经·小雅》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更该充满感恩之心。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你的学校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全校学生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请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1)示例:让我们唤醒心灵,感受亲情,尊敬长者,就从现在开始! (2)示例:A.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B.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要注意主题突出,语言简洁,富有文采,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根据活动主题,可拟写标语为:传承美德,孝敬双亲。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回答时要紧扣“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来进行劝说。如果引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从“离开家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否则父母会担心的,更不能不告诉父母离家出走,这是不孝顺的行为”的角度来劝说;如果引用“事父母几谏”,可从“父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对父母有意见,应该好好沟通,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角度来劝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bǔ yù了中华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屏障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huī zhāng。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然而,在近现代,政府的软弱,列强的qīn lüè,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   A    (危险/危机),造成了伤害……但是,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中国人必须正视每个的问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A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文段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认识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但文体明确。(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袋。(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请阅读《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师从名家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华罗庚先生是由初中毕业生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但获得世界数学界公认的杰出数学家,也只有五六个人。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中国“千人计划”专家、主持“夸父卫星”项目的刘维宁,自识字后就坚持每天读书,雷打不动。古人云:“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只有热爱读书才可能成为杰出人才。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不依赖教师,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学,发展自己的特长,将大大有助于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第7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查看答案

请阅读《奇招击退红潮》一文,回答小题。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

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查看答案

请阅读《幽幽七里香》一文,回答小题。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上。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⑤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的,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的,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经译注》,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的开》,有删改)

1.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______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_________

愉悦

猜疑

C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4.赏析句子:从第二段或第十段的划线句中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