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表示出高度赞赏。为此,某班开展以“抗击疫情展现中国速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各地调动医疗救援的规模、速度超汶川地震。自1月24日从上海、广东派出首批医疗队赶赴武汉,1月25日,四川省向武汉市派出援助湖北医疗队,1月25日晚,湖南省首批援助医疗队前往湖北。1月26日下午,天津第1批医疗队飞往武汉,2月21日上午,天津第12批医疗队启程赶赴武汉。截至2月24日前各地已派出380多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务人员。
(材料二)1月23日,武汉封城,医院告急,病床告急。当天,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工地上,上百台施工机械昼夜轰鸣、上千名工人通宵奋战。十天后,顺利交付使用。2月8日,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雷神山医院,13天建成使用。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迅速筹建并使用,惊艳了世界。
(材料三)2月16日,长垣县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正式授予“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里成为保证防疫一线的大后方。
(材料四)病毒威胁下,对国际邮轮钻石公主号、歌诗达赛琳娜号处置工作对比表
| 停靠地点 | 旅客数量 | 船员数量 | 排查耗时 | 安置发烧人员地点 |
钻石公主号 | 日本 | 2666名 | 1045名 | 近半个月 | 邮轮上 |
歌诗达赛琳娜号 | 天津港 | 3706名 | 1100名 | 24小时 | 政府安排的酒店里 |
1.上面四则材料与“抗击疫情展现中国速度”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抗击疫情展现中国速度”的相关内容。
阅读《灯如红豆》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做出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1.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 “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 相关人物 | 给了 “我”的启迪 |
第一盏 | 母亲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盏 | 父亲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盏 | 女同学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B.第④段通过“扎” “穿” “勒”等动词写出了母亲做新鞋的情景,表现了母亲勤劳和坚忍的品质。
C.第⑥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D.“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
E.本文运用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感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同学给我的启迪。
4.如何理解结尾段语句的含义?请结合文意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②,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富豪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③,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詹鼎传》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嬉敖:嬉戏游玩。③吴氏亦子育之:吴氏把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时吴氏家延师儒:__________
(2)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3.詹鼎求学遇到了哪两个困难?最终结果怎样?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 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 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二首》)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崇高愿望。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成,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都,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齐人三鼓(鼓:击鼓)
C.再而衰(再:再见) D.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2.下面加点词在句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齐师败绩。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远谋”是全文的关键。
B.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C.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D.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史家笔法,语言简洁精炼,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阅读《澳大利亚的兔子》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澳大利亚的兔子
①兔子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是在18世纪末,由英国殖民者引入以供食用和狩猎,由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②兔子具有可怕的繁殖能力:每年能生产4~6次,每次6~10只。仅有超强的繁殖力,兔子还不足以泛滥成灾,最关键的是,澳大利亚没有能给兔子造成压力的天敌。
③兔子喜欢啃食着各类青草,十只兔子就能吃掉相当于一只羊所吃的牧草。在干旱的季节,它们甚至爬到树枝上吃较嫩的树叶,打洞啃食树根,使成片的灌木丛和树林变得一片枯萎。据估计,在澳大利亚较为干旱的地区,每公顷土地上只要有4只兔子,这片土地上的各种植物就会失去再生能力。由此,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④大批的兔子不但占据了原生动物的洞穴,还将它们的食物一抢而光,那些性情较温和的有袋类动物只好忍饥挨饿。因为兔子,澳大利亚一种最古老、最小巧的袋鼠——鼠袋鼠瀕临灭绝。19世纪中叶,兔耳袋狸在南澳大利亚几乎随处可见,由于在与兔子争夺食场的竞争中落败,如今只能在澳大利亚中部见到极少量的袋狸了。据统计,以兔子为主因,澳大利亚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原生动物就有几十种之多。
⑤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也蒙受了巨大损失。从牧草的消耗量来看,100亿只兔子所吃掉的牧草相当于10亿只羊的放养消耗量。这对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澳大利亚来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估量。另外,由于兔子天生善于打洞,它们在土质疏松的牧场和农场下挖的洞穴深达1.5米,不但牛羊常会陷入洞中,更严重的是,农田下大量的洞穴使得农业机械无法开展作业。甚至早在1881年,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场就因此被迫弃耕。
⑥兔子对环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建造3道防兔栅栏,以期保护西澳大利亚的牧地。然而,栅栏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多的兔子在澳大利亚人搭成栅栏之前,设法到达了保护区。还有的兔子靠在地下打洞,“越境”而来。
⑦没办法,澳大利亚人又想出第二招: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在开始阶段,这种方法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澳大利亚人很快就发现,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产有袋类动物.为了不使这些珍贵的物种灭绝,澳大利亚人不得不回过头去消灭狐狸。
⑧无奈之下,澳大利亚政府决定采取一些严厉的生物措施:在兔群中释放一种黏液瘤病毒。黏液瘤病毒只影响兔子,可导致它们在疲劳和发烧前发展成皮肤肿瘤和失明,在感染后的14天内死亡。在使用黏液瘤病毒的两年内,澳大利亚兔子的数量减少83%。然而,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到今天,60%的野兔子已经对这种病毒免疫。
⑨引进外来生物非常容易,但要消化它们所带来的后果,并不轻松。在改造自然方面,人类的确获得了很多成功,但很多时候,人类又是那么无力。已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很难关上,澳大利亚的兔子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1.关于“澳大利亚的兔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成灾,最关键的是没有能给兔子造成压力的天敌。
B.在较为干旱的地区,每公顷土地上只要有兔子,各种植物就会失去再生能力。
C.原生动物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原因主要是,洞穴被兔子占据,食物被一抢而光。
D.由于兔子天生善于打洞,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场因此被迫弃耕。
2.下面对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羊在澳大利亚的重要地位。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层次清晰地说明了兔子的危害巨大。
C.使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农业和畜牧业浆受了巨大损失。
D.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兔子给农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词“几乎” 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澳大利亚人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却发现狐狸也会给本地珍贵的物种形成威胁,不得不回过头去消灭狐狸。
C.使用黏液瘤病毒的两年内,兔子的数量减少83%,说明这一方法最佳,值得推广。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阐述了 “引进外来生物非常容易,但要消化它们所带来的后果, 并不轻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