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烟茶 龙文辉 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烟茶

龙文辉

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并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的树叶,经过祖母那双灵巧的手,那叶片就有了新的样式,卷曲得体,有模有样。祖母对茶树很上心,除草,剪枝,施肥。她只施土杂肥。茶树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每棵树都长得一样高,枝丫粗壮,叶子浓密。也难怪祖母对那些茶树格外上心,那时,这茶可是全家几口人不可或缺的寻常支用。不仅仅是解决喝茶那点事,祖母还得考虑如何把茶做好了,连同平时攒下的土鸡蛋一起拿到城里卖点钱,再换回些食盐、煤油、肥皂,以及针线、布料之类的日常用品。

②一阵清明雨洗过,茶树上的新芽呈嫩绿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老叶片呈墨绿色,叶子泛着油亮的光泽,像是打了一层蜡。采摘时节,太阳劲道十足,明晃晃,火辣辣,灼得人皮肤生痛。祖母好像不怕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热辣的阳光一般晒不到皮肤,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她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把那些茶叶都摘下来。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祖母操作这些程序手法娴熟,时而在热度适中的锅里用手将茶叶团转,打散,再团转,再打散,时而又将茶叶抛起,宛如天女散花,好似在玩杂要。炒得茶叶变软,青气收敛就差不多了,再堆放在竹篾编成的盘子里,不断抱团、搓揉,叶片渐渐揉成了根根卷曲的“纸捻子”,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

③那是一种经柴火稍稍熏烤的茶。最好能取回山泉水,用瓦壶、柴火烧开,冲泡,不一会,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腰肢伸展,汤色橙黄,一缕淡淡的茶香和着柴火烟香便从茶杯中漫逸出来,若再搁上一两瓣茴香,更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喝起来清香中带点甜甜的味道,注入泡壶中放凉后的茶水,清冽甘爽,既好喝又解渴。大热天,我从学校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泡壶,咕咚咕咚,一口气能喝上好几碗。一碗烟茶,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我把它一并寄放在了一处乡间,大山深处的乡间。

④老家后山坡上有座坟墓,祖母就躺在里面。她忙累了,躺下来,在这静谧、安详的地方歇息。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

⑤清明节前,我又来到了祖母坟前。故土依日,草木芜杂,坟包上像一头披散的乱发,于我,心怀戚戚焉。在这个落寞沉重的日子,我要看看我的祖母,跟她说说话,好让她高兴高兴,看孙儿现在的样子,她应该会放得下心。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

⑥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

1.祖母的烟茶是怎研制做的?在下面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线索。

采摘——______——抱团、揉搓——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出了祖母制烟茶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意义。

B.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对自然的讴歌。

C.祖母生长在山野,却是心灵手巧。文中多次写到,茶在祖母手中的美好变化,以及茶汤的好喝,就是对像祖母这样手艺精湛的制茶人表达敬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D.祖母手中的茶源自于粗粗的叶子,是经过精心炮制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作者笔下的祖母用自己的终生勤苦,守护着家园的宁静。祖母制作烟茶的过程,就像她自己的人生。

E.本文作者撷取年少时对祖母制茶的影像片段,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祖母的烟茶”为题的理解。

 

1. 炒青 烘焙 熏制 2.通过对祖母采茶时肖像、动作的描写(包括心理的揣摩),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祖母采茶的熟练和心情的喜悦,内心的美好憧憬。 3.BC 4.首先,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祖母的烟茶的制作流程和特色,从这方面来说,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体;我们也对制作烟茶的祖母有了大体的了解,她和自己制作的茶有很多相近之处,身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梳理和筛选。1)结合“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可知,第二步是:炒青。2)结合“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可知,第四步是:烘焙 。3)结合“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铜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可知,第五步是:熏制。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赏析。1)方法判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是外貌描写,“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是动作描写。2)分析。这里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祖母在采摘茶叶时的穿着和动作,“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写出了祖母采茶技术的娴熟,结合“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可知,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结合“祖母好像不怕热”“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可知,这里揣摩祖母采茶时的心情,是非常投入的,充满憧憬的,“像弹钢琴”暗示了祖母心情的愉悦。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B.解读拔高,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是为了下文写采茶作铺垫,无意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和对自然的讴歌,故B错误; C. 结合“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等句子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表达对祖母勤劳能干、为家人付出的赞美和感激,对祖母的怀念,故C错误; 故选BC。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含义。1)表层含义。本文的第一到第三段,写了祖母种植茶树、采茶、制作烟茶的过程,“我”对烟茶的喜爱。祖母和烟茶是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故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文章的第四到第六段,写祖母离世,“我”对祖母的怀念。结合“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可知,这里表面是写祖母做的茶有人间烟火气,但实际上是写人,从祖母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结合“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可知,祖母长眠后,“我”心里认为祖母是非常平静而安详的,这和第三段写的祖母制作的茶的味道相似,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静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①私:贪图;占有。②进:奉上,呈上。③暴:露,显露。④踵:至,亲到。踵门:亲自登门。⑤缪:“谬”,错误,荒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适使其仆履于肆________    

②而悔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文章内容,你认为友人是怎样一个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将下面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⑦王维《野望》一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中,“采薇”本意是采食野菜,古人依据伯夷叔齐的典故,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了解这一点可以体会到该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情怀;同样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到“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了解了这一点便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绘中体察出他“单车”“问边”的落寞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毕力平险(汝:你,你们)

B.达于汉(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C.(龀:换牙)

D.寒暑节(易:更替)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始一反焉

C.汝之不惠 D.无陇断焉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与后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相呼应,衬托了移山的艰难。

B.结尾写到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天神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C.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从名字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赞愚公智慧,笑智叟愚蠢。

D.文中京城氏小孩子参与移山,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不得人心,只有孩子一起玩笑。

 

查看答案

阅读《高科技污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科技污染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类高科技能影响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ɡ),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第①段中画线的“这种垃圾”是指(   )

A.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垃圾

B.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C.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有形污染物

D.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2.下列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高科技垃圾中气态污染物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是最大的。

B.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高科技气态污染物对人类还不足以构成太大的威胁。

C.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高科技气态污染物对人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D.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氟氯烃是高科技垃圾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是远离人类日常生活的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的危害越大。

B.第③段内部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

C.第③④段在数据的表述中,多次出现“左右”“近”“接近”一类的词,从文体特点来看,这表明本文的语言还不够准确、严谨。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