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讨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B.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将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C.4月10日,铁路部门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列车运行方案,优化高铁列车开行路线。
D.旅游业可以促进南宁的经济发展,但过度高负荷发展却会加重生态和社会负担。
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与奉献是白衣天使无悔的选择,面对平凡的工作,她们兢兢业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B.2019全国高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闭幕晚会精彩纷呈,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欢呼声。
C.国庆期间,南宁许商家推出的名目繁多促销活动,令广大消费者眼花缭乱。
D.在警察面前,身材矮小而器宇轩昂的小偷不得不将偷的财物交了出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承载 自出心裁 为富不人 B.轩邈 抑扬顿挫 鸢飞戾天
C.轮廓 和颜月色 颔首低眉 D.镌刻 正襟危坐 鸽立鸡群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悄然(qiǎo) 杳无消息(yǎo)
B.瞥见(piē) 不逊(xùn) 锐不可当(dāng)
C.翘首(qiáo)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D.绯红(fēi) 锃亮(cèng) 颔首低眉(hàn)
作文。
以“和”为贵是美德。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有小摩擦和误会,甚至自己在成长中也有内心矛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做法呢?
请以“不如这样”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1.作者在雨中游明月山的过程中,依次见到了哪些景色?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深山秋景图→ (________________)→ 云雾奇峰图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交代前两日的游程?
3.按照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堆”字有什么好处?)
(2)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下面这段链接材料,概括说说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多少次我登上高山,见层林尽染,波起涛涌,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在海边看大潮起落,万马奔腾,真想化作一朵浪花随波而去。
(梁衡《赏不尽看不够说不完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