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比谁都牢固,可是因为他木讷又不善言,...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比谁都牢固,可是因为他木讷又不善言,所以卖出的铁很少,所得的钱仅仅只够糊口而已。

人家说他太老实,但他却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他打好了一条船用的巨链,装在一条大海轮的甲船上做了主锚链。

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好多年都没有机会派上用场。有一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有可能触到礁石上。船上其他的锚链上都像纸做的一样,根本受不住风浪,全都被挣断了。

最后,大家想起了那条老铁匠打的主锚链,把它抛下海去。

全船一千多乘客和许多货物的安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铁链坚如磐石,它像只巨手紧紧拉住船,在狂风中经住了考验,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人的生命。

当风浪过去,黎明到来,全船的人都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学会脚踏实地 你知道骆驼为什么能翻过无穷无尽的沙漠吗?你知道蚂蚁为什么能爬过高大巍峨的大山吗?你知道蜗牛为什么能爬到高大繁茂的树枝吗?那是因为它们一步一步地越过困难,脚踏实地向前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脚踏实地呢?其实比起一步登天,脚踏实地更实在。当然,一步登天往往是带来更快的成功,可那种的成功只是暂时的,是不长久的,是不真实的。脚踏实地过程虽然艰辛,但它收获的是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你解决困难的信心,以及最后你越过困难的喜悦,脚踏实地更让我们积累起信心、勇气和能量,更让我们能更好地挑战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 爱迪生,一个科学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一生发明的东西多达几千,获得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然而他是很轻易地一步登天取得这些成就的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爱迪生辉煌的背后却有着失败的阴影。是的,他发明的东西多达几千,但他的失败的次数却比几千这个数字要多上好几倍。有一次,他因实验失败造成实验室失火。那次失火事件烧毁了他所有的实验笔记,但他却丝毫没有灰心,他望着熊熊大火,在心里默念:又可以从头开始了。于是他在接下来的日子,脚踏实地地重新研究起来。最终,他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一直被后人敬仰着。 方仲永,一个天才神童。从小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有一日,他哭闹着要文房四宝,他的父亲惊吓:一个孩童,竟如此奇怪?于是便与邻居家借来文房四宝,没想到小仲永当场写下一首诗,父亲请来乡里的书生一看,竟写得如此文采过人。后来,小仲永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人花钱请他来为自己题诗,仲永父亲见有利可获,便不让仲永读书。随着年龄的增大,仲永再也没有了当年才华过人,变成了普通人,方仲永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步登天虽不难,但带来的是不长远的成功,因为没有后天的脚踏实地,最终也只能变成一个普通人。 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未来更成功;脚踏实地,让我们越过困难走向成功;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未来更精彩;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未来更实在,让我们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学会脚踏实地吧!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仔细研读材料,通过事件挖掘背后的主题。结合材料中的老铁匠的叙述来看,可以从材料中的老铁匠身上,找到写作的角度:①懂得扎实地打好每一锤,竭尽全力精心地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坚韧,命运的巨轮才不会在恶浪的击打中倾覆,最关键时刻,要知道,一根结实牢固的生命链条,会让所有阴云密布的笼罩,顷刻间变成秋水长天的海阔天遥。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扎扎实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得不到别人理解和认可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寂寞,不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依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善待自己的工作,这样,当机遇降临时,成功就会属于你。③可以从老铁匠虽然不善于推销自己,但是他有实在的手艺造福众人入手。可以写类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样立意角度。很多时候,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而人也一样,只有拥有宁静朴素的心才可以达到事业的高度。比如袁隆平,这位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心怀天下却又非常实在,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于他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只有这样的人他的价值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才是真正的大师。钱钟书甘于寂寞,安于寂寞,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等等都可以写。当然还可以从反面入手,有些人就像那些制造一般质量的锚链工匠,虽然技艺一般,但华而不实,最终可能危及他人,从而肯定了文章的主题,社会需要一种朴素踏实的人生态度。此文适合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是了解社会和人生的间接途径;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熏陶情感的金智囊;阅读,是健全人格的好导师。 阅读,启迪智慧;阅读,涵养精神。

请以《阅读,长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开生面;尾联,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请结合首联和颔联,具体分析本诗中“起”“承”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题目分析尾联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课文《<庄子>二则》)

(二)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患:担忧②睫:眼毛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2处)

庄 跻 为 盗 于 境 内 而 吏 不 能 禁 此 政 之 乱 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月息者也/不千里称也

B.其翼若垂天云/王伐越,何也

C.为鸟/能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睫

D.不知几千里也/安求能千里也

3.把文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5.文段(―)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文段(二)记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③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来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教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某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有删改)

1.文章是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怎样读书”的?

2.本文是如何安排说明内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冬日暖阳

①冬天风大,摇着树的影子。我看见了三十年前的我,和同学们挤在学校前的一面土墙上,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痒。昏黄的阳光笼罩大地。

②操场一角有一位老人,戴绒线帽,穿黑色棉袄。他用红薯糖做糖塑,卖五分钱一只。一只火炉,火炉上一只铝锅,加热后的红薯糖,像柔软的琥珀,温润光泽。老人拿一只小勺,舀一勺糖,他抖动手腕,液体的糖从小勺流出,流到铁砧上,铁砧上有一只竹片。围绕这只竹片,掌勺的手,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惜墨如金。

③竹片拿到手里,上端的糖塑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人,他稔熟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糖塑再好,无奈舌头贪婪,昔日英雄,几分钟后,终将在落难。

④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我踩了他的脚尖,没容我解释,他已经拔剑出鞘了。一下,就击中了我。

⑤是的,这年的秋天,我父亲死了。这是我的疼痛和短处。我成绩优异,品行端正,长相清秀,老师喜欢,可我没有父亲。我美慕那些有父亲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大都是农民,高大剽悍,孔武有力。扛着锄头在教室外透过破窗向教室里偷看,用目光打压他人,呵护儿子。

⑥待在那里,我试图抓住什么来抵御内心的疼痛。我没有哭,因为我没有哭的习惯。但无力反击,因为话来。这年我才八岁。

⑦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往人心窝里捅刀子,不要想吃我的糖塑,你滚一边去!”他最终没有给我的同桌糖塑。

⑧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举起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是送给我的。放学的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大,人并不觉得冷。

⑨我把它插在窗台上,有时候我把它拿到屋外对着阳光扬起脖子,阳光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阳光热烈而凶猛。一切都会好起来。

⑩人生的路上,我努力去遗忘别人曾经给予我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就像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不会离我很远。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怎样理解文章题目“冬日暖阳”?

3.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耐人寻味,请赏析下面句子。

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品析这句话

4.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不忍心看到“我”受到同龄孩子的欺侮。藤野先生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时常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业。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下边两个句子的表达作用。

(1)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

(2)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