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语“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它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遍。

请以“行不贰过”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例文: 懂得反省,才能完善自身 贝壳所以伟大,因为它磨砺自身,让生命化作光彩夺目的珍珠;雄鹰所以坚韧,因为它完善自我,用断指之痛赢得重生;人生所以精彩,因为我们懂得反省并完善自身。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论语》),犯了错误,反省自我,就不会再犯第二次,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注重反省自我,在思考与磨练的同时不断进步。试想庞涓倘能反省自我而不是采用卑劣手段损人利己,又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试想秦始皇倘能听信忠臣反省自我,又怎会让伟大的功绩二世而亡空留悲叹?试想唐太宗倘若不听从魏征的劝谏,不断反思完善,又怎会有“贞观之治”的美名流传?古老的誓言传达出古人的智慧,汗青之上一字一句的成败彰显出反省完善的弥足珍贵。当别人得以有所成就,自己却只能在挫折中徘徊之时,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当学会从自己的不足中吸取教训,反省自我,就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走出失败阴霾的不二法门。 反省自我,方显人生智慧。著名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反省是人类理性最杰出的创造。”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要反复琢磨,他常将作品放于人前,听人们对自己作品的评论,然后再不断地对作品加以修饰完善,这个过程也是他自身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反省自我是一种在磨练与挫败中沉淀的智慧。不要去埋怨外界对自己的否定批判,反观自身,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道路。 反省自我,方能铸就辉煌。古老的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光辉历程,今日的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之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生生不息的探索与变革,让伟大的中华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次次反省后的奋起斗争,让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没有鸦片战争后国人对自身的批判与革新,不会有近代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没有文革之后共产党人的思虑与反省,不会有今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日益强盛的中国。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只有走出错误,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就会不断赋予走向兴盛的动力,铸就新的辉煌。 反省自我,完善自身,让我们拥有珍珠般璀璨的光辉,雄鹰般坚忍的秉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出更为精彩的篇章!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成语“行不贰过”。它的意思是,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遍。颜回与人相处时,不会把自己的怒气迁移发泄到别人身上;注意反省自己,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是做人的两个原则,能够做到的颜回得到了孔子的极力称赞,而且还被孔子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可见颜回的做人境界已很高,达到圣贤的标准了。我们应该向这个标准看齐,也努力做到“行不贰过”。 这就是这个话题的中心思想。 确立了这个话题的中心,也就是确立了这篇作文的立意。再来审题。主旨所包含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犯错,二是不再犯错。很显然,“犯错”在前,“不再犯错”在后。文章的内容应该包含着这两个方面。 孔子都说过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也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可见,犯错是人类的常态,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减少犯错。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犯错的,错误就如一种地心引力。” 科学家亚力士多德曾认为,两个做自由落体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一定是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证明了这个观点的错误,提出了自由落体的等时性。历史在人们不断犯错又不断改正中前进着。由此可见犯错也不一定是坏的呀!我们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 从自己身上吸取教训,也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努力做到让自己不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也努力让自己避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再谈结构。从文体上来说,这个话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散文,随你意愿。但一定注意要求中的“不得写成诗歌”。写成记叙文,可以记自己犯错,然后改错,不再犯错的过程,可以顺叙,也可以倒叙来写,怎么出彩,怎么抓住阅读作文人的心怎么写;写成议论文,可以就这个话题从正面立意,或从反面立意,然后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信服你的观点就行;写成其他文体,也只是在主题和关键词上作了限制,其他你都可以随心所欲。但一定注意文体色彩要鲜明,话题作文最忌写成“四不像”的文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莫言在《小说的气味》一文中评论福克纳描述了寒冷的气味,马尔克斯刻画了死亡的气味。请你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写出某一种虚拟的气味。要求:120字左右,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一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诗人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抒发了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愁绪。

2.“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閈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閈,公孙閈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

[乙]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战国策》

1.下列选项中,不是邹忌为了排斥田忌所做的事是(   )

A.给齐威王献策,派田忌出兵伐魏。

B.派人假装占卜,诬陷田忌图谋不轨。

C.逮捕占卜者,在齐王面前验证说辞。

D.给田忌封地,让他终身留在楚国。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

4.同样是写邹忌、齐威王,甲、乙两篇传记故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二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小说的气味

莫言

拿破仑曾经说过,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着嗅觉,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乡科西嘉岛。因为科西嘉岛上有一种植物,风里有这种植物的独特的气味。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他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当然还有哥萨克男人和女人们身上的气味。他在他的小说的卷首语里说:哎呀,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的故乡的气味。

出生在中俄界河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不得其解。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鱼类尽管没有我们这样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就是凭借着这种能力,凭借着对它们出生的母河的气味的记忆,它们才能战胜大海的惊涛骇浪,逆流而上,不怕牺牲,沿途减员,剩下的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了它们的故乡,完成了繁殖后代的任务后,就无忧无怨地死去。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猎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但猎狗不是作家。许多好作家其实患有严重的鼻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这样的例子很多:

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人。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通过上述的例子和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气味,或者说小说中的气味实际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写实的笔法,根据作家的生活经验、尤其是故乡的经验,赋予他描写的物体以气味,或者说是用气味来表现他要描写的物体。另一种写法就是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给没有气味的物体以气味,给有气味的物体以别的气味。寒冷是没有气味的,因为寒冷根本就不是物体。但福克纳大胆地给了寒冷气味。死亡也不是物体,死亡也没有气味,但马尔克斯让他的人物能够嗅到死亡的气味。

当然,仅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味觉、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觉。这样,你的小说也许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一个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有形状、有感情的生命活体。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的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温度、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的思想的小说吧。让我们像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那样,追寻着母河的气味,英勇无畏地前进吧。

(有删改)

1.作家的创作与逆流而上的大马哈鱼的一生有哪些相似点?

2.文中以《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的故事为例,是为了证明:(   )

A.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就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就是最好的作家。

B.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

C.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这样,他的小说也许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

D.虚构作晶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

3.下面是两位同学读了莫言的《小说的气味》之后,分析讨论阿来的《蘑菇》时展开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填写空格。

甲:阿来的《蘑菇》中有多处用嗅觉来写蘑菇,比如:“-些薄薄的、潮湿松软的苔鲜下还有东西拱动,慢慢地小小的蘑菇就露出油黑的面孔,一股幽香立即弥漫在静谧的林间。”“弥漫”一词写幽香,好在(1)_____________

乙:这个句子中不仅有真实的蘑姑的幽香,而且给我们带来潮湿松软的苔藓的气味,这不正是莫言说的另种写法吗? 这样的写法有(2)_________________的好处。

甲:你看这一句,“七月的第一场夜雨飘然而至,悄然而起的夜雾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四处弥漫,带来了湍急溪流边潮湿山岩的气息,蘑菇幽然的香气音乐一样细弱地在林间蜿蜒流淌。”用音乐的蜿蜒流淌写蘑菇的香气,太妙了!这样写妙在(3)___________

乙:我读阿来的《蘑菇》,就像莫言所说的一样,让人感受到作品中“具有生命的气息”,因为(4)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蘑菇

阿来

在这个电影布景般的镇子尚未兴建之前,只有河水日夜冲击愈益广阔的沙滩,这里所描述的高山峡谷,是藏族嘉绒部族栖居的地方。

在外公死了很久的一个夏天,嘉措突然想起幼年时外公说过的话。那时他上小学,羊群在草坡上散开,老人和孩子坐在一丛青的阴凉中间,看着永不知疲倦的鹰在空中飞旋,突然外公的鼻翼就像动画片中狗的鼻翼一样掀动起来并说:“你听。”但却什么声音都没有。

“用鼻子。”眨巴着眼睛的老头是个颇具幽默感的人。

嘉措的鼻子果然就“听”到了一股细细的幽香。老头把光头俯向外孙,在他耳边低语:“悄悄地过去,把它们抓来。”说完他就嘿嘿地笑了。

就在十步之外,嘉措采到了三朵刚刚破土而出的蘑菇,一些薄薄的、潮湿松软的苔藓下还有东西拱动,慢慢地小小的蘑菇就露出油黑的面孔,一股幽香立即弥漫在静谧的林间。这时,他确实像是听到了什么声音。

外公把蘑菇用佩刀切成片,撒上盐,在火上烤熟,细嫩无比,芬芳无比。后来,两人还用羊奶煮过蘑菇,味道就更加令人难以忘怀了。现在,放羊的老人已经死了。

蘑菇在这个地区特指松茸,蘑菇季节马上就到来了,一朵朵幽香连锦的蘑菇像超现实主义的花朵一样从青树根的旁边,林间的青草底下,岩石的阴影下开放出来,到菌今渐渐撑开,香气就渐渐消失了,然后腐烂。代理商把冷藏保鲜设备最好的车开来,收到松茸立即远往省城,然后上飞机直抵日本,说奶油烧松茸在东京、巴黎是一道价值教百美金的策菜肴。

哈雷请嘉措和启明吃饭,热气腾腾的锅里是去年的干蘑菇,更浓烈的香是红烧猪肉。“我倒要仔细品品,”嘉措说,“一下身价百倍的东西是个什么味道。”一阵大笑后,三个人都不说话,好像在回想那味道。

七月的第一场夜雨飘然而至,悄然而起的夜雾在渐渐沥沥的雨声中四处弥漫,带来了湍急溪流边潮湿山岩的气息,蘑菇幽然的香气音乐一样细弱地在林间婉蜒流淌。

第一批磨菇上市了,一只只放在硕大的黄叶子上,顶上粘着几根松针,一丝碧绿的苔藓。只是它们再不是镇上人可以随意享用的了,一上市就哄抬到五十元一斤。设在供销社、外贸局、冷库的收购点都声称自己是真正的代理商,它们竞相抬价,价格一下飞涨到八十元一斤。

星期天,嘉措如约和两个朋友去找蘑菇。望着他们往山坡上猛窜的背影,涌入他心头的已不是单纯的友情了。他们商定,找到一斤蘑菇就吃掉,找到两斤就卖掉一斤,买一瓶茅台酒。现在,他俩肯定被超出这个想象的想象所激励,神情焦躁,汗水淋漓,却不肯把脚步稍稍放慢一点。而嘉措脚步轻松,穿过山腰结着红果的灌丛带时,他还去观赏琥珀色的蝉蜕。

嘉措想谈谈外公,但他知道他们不感兴趣。譬如外公掏出一块玉石般晶莹的盐让每只羊都舔上一口,然后叫外孙也用舌尖接触一下。要是他知道蘑菇一下身价百倍时,会感到惊异吗?外公已经死了。他的生命像某一季节的花香一样永远消失了。

“你外公的蘑菇在哪里?”朋友的问话打断了他的遐想。“快了。”那里鼎足而立三块白色的石英石像牧人熬茶的锅庄,外公给它起名为“仙人锅庄”。嘉措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找到了这里。三块石头依然洁白无瑕,但一群蘑菇已经开始腐烂了。

嘉措抑制住对两个朋友的失望,带他们去第二个地方,“初五的月亮”是白桦林环绕的一弯新月形草地,一只只黝黑的蘑菇闪烁光芒,两个朋友欢跃起来,扑向草地。他们显然不知道怎样采蘑菇,他俩扑向那些高立在草丛中,张开菌伞,香气散失的大蘑菇。最好的尚掩没在浅草中的却被他们压碎了,所以,本该采到五六十斤的地方只弄到二十多斤。嘉措讲外公怎样取蜂蜜,他用柏树枝熏起轻烟,柏烟升起后,蜜蜂就不频繁进出了,再把空心草茎插进蜂巢就可以吸食蜜糖了。嘉措讲这些时,哈雷和启明一副心猿意马的样子。

他俩迫不及待地问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有,可我不想去了。”“为什么?”哈雷问。“算了,”启明说,“是我也想一个人发财。”“那下山去吧, 比预想已经超出了十倍。

两个朋友又返身朝山上爬去。嘉措喊:“告诉你们一些名字,动动脑子会找到的。”外公给长蘑菇的地方取的名字都不太写实,而是写意的。有水潭的地方叫“镜子里的星光”;那片最幽深只偶尔漏进几斑阳光的树林叫“脑海”。喊完,嘉措就掉头下山,经过外公坟地时,他伫立一阵。原本不高的土丘被羊群踏平了,上面的草散发着明净爽朗的芬芳。

他俩下山来了,并对嘉措做了好些辜负了他们友谊的表情,但嘉措一直向他们微笑。 因为他知道自己今后还需要交朋结友。他们依然是朋友。

有时嘉措也想,他们明年还会让我去找外公的那些蘑菇吗?那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有删改)

1.按照故事发展,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回忆和外公一起采蘑菇、吃蘑菇——________——带着两个朋友找蘑菇——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语句中分析外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1)突然外公的鼻翼就像动画片中狗的鼻翼一样掀动起来,并说:“你听。”但却什么声音都没有。

(2)“用鼻子。”眨巴着眼睛的老头是个颇具幽默感的人。

(3)老头把光头俯向外孙,在他耳边低语:“悄情地过去,把它们抓来。”说完他就嘿嘿地笑了。

3.模仿外公给长蘑菇的地方取名字的办法,根据描述给下面的地方取名字。

有水潭的地方叫“镜子里的星光”,那片最幽深只偶尔漏进几斑阳光的树林叫“脑海”。漫山遍野丛生着野花的草甸叫“_____________”,厚厚的苔藓覆盖下湿润的土壤叫“_____________”。

4.经历了这次采蘑菇的事之后,嘉措在内心深处是否还把哈雷和启明当作朋友?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