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A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B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第③段,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怔了怔”“不好意思”原因分别是什么?

4.文中看自行车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主动热心地为“我”提供帮助)。 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2.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单帽”“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3.A句“怔了怔”是因为听说“我”没带零钱,她感到意外,“不好意思”是因为作为一个外地人为能在北京帮他人服务感到高兴而又谦卑;B句“怔了怔”是因为她已经忘记上次没给看车钱的事却被“我”提醒感到意外,“不好意思”是因为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竟然受到尊重,感到惶恐。 4.①生活艰辛:从第③段对她的衣着外貌描写和时常被人误解伤害等情节看出;②善解人意: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她帮“我”抬车、捆纸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对于记叙性文章梳理其思路大抵有三种方法: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线索(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二是按主要人物活动的线索;三是以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事物为线索。阅读选文,可以从文中关键词句入手。第②段“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第⑦段“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第⑧段“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第⑨段“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按照文中这几个表时间点的句子划分脉络层次,概括主要故事情节。②--⑥段写看自行车的女人被一个胖女人误解,抢走了装钱的书包。第⑦段写“我”到商场存车,忘带存车零钱,看自行车的女人免收存车钱。第⑧段写“我”又去那家商场,补付存车费,看自行车的女人不要补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第⑨段写看自行车的女人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2.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这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旧迷彩服、单帽”“老式旧布鞋”写出了她衣服廉价、穿着过时;“脚面晒得很黑”写出她长期在户外看车,风吹日晒,工作环境差,十分艰辛。“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人物神态描写,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阅读全文,结合上下语境和主要内容分析。“怔了怔”表示因吃惊,意外而发愣,发呆。第⑦段“她望着我怔了怔”,结合上文,“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因为听说“我”没带零钱,她感到意外而“怔了怔”。“很不好意思”的理解,结合下文“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因为她不收我看车费,帮助我后感到高兴,而“很不好意思”,这是一种谦卑的表现。第⑧段“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结合上文“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已经忘记上次没给看车钱的她听“我”提醒要补看车费,感到意外而“怔了怔”。“很不好意思”是因“我”主动提出要补上看车钱,这使她受到尊重,感到惶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注意题干要求结合具体情节。阅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从文中叙述“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四件事来分析人物形象。第③段的外貌、神态描写和第⑥段她被胖女人误解纠缠抢走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后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工作艰辛,生活困苦。第⑦段,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第⑨段,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体现她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第⑧段写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主动热心地为“我”提供帮助,体现了她乐于助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挂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1.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宜据武牢之险拒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B.径寸之木,为宫室

C.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意将隧入攻其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乏粮食耳             但:

(2)建德亲大众           帅:

(3)世民之               善:

4.翻译下列句子。

(1)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

(2)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

 

查看答案

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呐喊》,《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C.《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雷、傅聪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