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仙人掌 ①爷爷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我的父亲刚满十...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仙人掌

①爷爷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我的父亲刚满十八。爷爷对我父亲说,你必须得去代课,鹰嘴岩小学是离不得人的。年轻气盛的父亲有他自己的理想,磨蹭着,没有立马行动,爷爷迅速暴跳如雷,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父亲没能拗得过爷爷,到乡中心校去报到了。

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约摸三个小时后,天已擦黑,父亲才带着一身汗水,走到了鹰嘴岩小学。学校的王校长,顶着夜色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待我的父亲。父亲问,学校一共就我们两个人?对,就我们两个人,王校长说,以前是跟你爸爸一起,你子承父业,了不起啊。唉……父亲叹了口气。

③昏暗的灯光下,我的父亲和王校长一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煮了一碗面条。王校长说,这就算是你参工的第一顿饭了。父亲没说什么,只是在他用筷子翻动面条时,才发现,面条最下面,还有两个香喷喷的煎鸡蛋,一种朴实的感动,就悄然涌进了我父亲的心头。

④第二天,父亲开始了他第一天的教师生涯,周围的群众听说前几天退休的那个刘老师的儿子又来代课了,都跑到学校看来了。王校长说,人家小刘是高中生,你们有什么不放心的吗?哪儿是不放心嘛,有人说,我们就是想来看看,顺便看看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了,没了,父亲说,挺好的。听了这话,大家才放心了一样,留下衣兜或裤兜里装着的两个鸡蛋,或是两把绿豆,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学校。

⑤后来,父亲对王校长说,学校是不是该栽点花草,漂亮一些。王校长说,是啊,可是,这山太高,缺水,土地贫瘠,沙化,差不多的花草是养不活的。我和你爸爸以前也栽过,什么芍药牡丹,月季玫瑰,娇,栽好了,没过多久,枯了。王校长叹口气,继续说,条件差,连好一些的花都是留不住的。

⑥父亲抬起头,他看见,王校长的眼里,隐隐有一种失落。父亲听得出来,王校长所说的好花是留不住的,应该是什么意思。那这样吧,父亲说,我们不栽名花,栽那些好养易活的花草,就能留住了。王校长笑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千沟万壑的皱纹如水纹般一圈圈荡漾开来。

⑦在父亲的努力下,学校有了花台,花台里有了唯一的花草——仙人掌。仙人掌不择条件,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和养料,放到哪儿都能存活。每天,伴着朗朗书声,它悄悄拔节生长,几个月后,在仙人掌的顶端,竟然有了好几朵骄傲开放的小花。

⑧一年后,王校长问我父亲,你还代吗?父亲一头雾水,说,当然还代,教书挺好的,不代,这里的孩子怎么办?王校长握住我父亲的手,哽咽着说,谢谢。时光如梭,转眼,父亲在鹰嘴岩村小扎根有三十年了。

⑨一年前,我高考落榜,心灰意冷,打算南下打工。留下来,父亲说,同我一起,到鹰嘴岩村小去。我抬起头,第一次,真的,二十年来,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端详着我的父亲。A父亲老了,不知何时,他的鬓角开始有了粉笔般灰白的白发,他的脸庞有了木黑板般龟裂的皱纹。不知为什么,我竟没有找到拒绝我父亲的理由。

⑩同父亲一起来到那所村小,一样是三个小时以后。学校就我们父子俩,父亲也像当年的王校长一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给我煮了一碗面条。吃吧,父亲说,习惯了就好了。翻开面条,我发现,碗底,仍然有两个黄灿灿的煎鸡蛋。我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泪水夺眶而出,我背转身,将面条吃得呼呼响,以掩盖我那轻微的啜泣声。

⑪第二天,我发现,父亲曾说起过的那些仙人掌,当年,稀稀拉拉,东一个西一个的,而现在,早已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它们真的很好栽,基本没给它们浇过水,施过肥。父亲看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王校长当年没有说错,好花是留不住的,只有这仙人掌,不择条件,好栽。

⑫顺着父亲看的方向,我发现,经过昨晚雨水的洗涤,那些花台中的仙人掌,似乎又长高了,而且,更绿、更靓了。B最叫人惊喜的是,在花台的西南角,那簇最繁茂的仙人掌下,又有一抹新绿,嫩嫩的,正以一种扎根黄土的姿势,努着力,拼命地向上生长。

(作者:刘德刚,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将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被逼无奈做代课老师——______——村里群众来学校看父亲,留下鸡蛋或绿豆——______——父亲在鹰嘴岩村小扎根三十年——______——______——“我”和父亲看窗外的仙人掌,感受它的力量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A父亲老了,不知何时,他的鬓角开始有了粉笔般灰白的白发,他的脸庞有了木黑板般龟裂的皱纹。

B最叫人惊喜的是,在花台的西南角,那簇最繁茂的仙人掌下,又有一抹新绿,嫩嫩的,正以一种扎根黄土的姿势,努着力,拼命地向上生长。

3.父亲和“我”吃参工第一顿饭的情形相似,作者为何要重复这一细节?请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

4.文章题目能否换成“子承父业”?请简述理由。

 

1. ①王校长以煎蛋面接待,父亲受感动 ②父亲为学校建花台、种仙人掌 ③父亲要高考落榜的“我”跟他一起代课 ④父亲为“我”煮面放煎蛋,“我”深受感动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苍老,表现出他扎根偏远农村小学为教育无私付出的辛劳。 B景物描写,描写了花台上仙人掌生长的茂盛,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暗示了“我”将成为新的力量扎根小学,为乡村教育做贡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①写出了农村小学条件的艰苦,只能劈柴煮面,加两个煎鸡蛋就是特殊的待遇;而父亲和“我”都被这种朴实的厚待所感动,愿意留下来代课;②前后呼应,突出主题,赞美了一家三代子承父业,扎根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精神。 4.示例1:可以。因为文中主要情节是:父亲接替了爷爷在鹰嘴岩村小当了30多年的代课老师,王校长说他是子承父业,父亲又让“我”跟他一起当代课老师,继承他的事业。用“子承父业”做标题能概括主要内容。 示例2:不可以。因为文中多次写不择条件易于存活的仙人掌,既突出了祖孙三代人坚守的鹰嘴岩村小条件的艰苦,又象征了他们不求回报,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精神,原标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子承父业”只能概括相关情节,不能很好突出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注意借助示例。①②段“爷爷对我父亲说,你必须得去代课”“父亲没能拗得过爷爷,到乡中心校去报到了”“父亲叹了口气”,根据这些句子可概括为“父亲被逼无奈做代课老师”;③段“我的父亲和王校长一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煮了一碗面条”“面条最下面,还有两个香喷喷的煎鸡蛋,一种朴实的感动,就悄然涌进了我父亲的心头”概括为“王校长煮煎蛋面给父亲,父亲感动”;④段“周围的群众听说前几天退休的那个刘老师的儿子又来代课了,都跑到学校看来了”“听了这话,大家才放心了一样,留下衣兜或裤兜里装着的两个鸡蛋,或是两把绿豆,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学校”,概括为“村里人来学校看父亲,留下鸡蛋或绿豆”;⑤—⑦段“父亲对王校长说,学校是不是该栽点花草,漂亮一些”“在父亲的努力下,学校有了花台,花台里有了唯一的花草——仙人掌”开阔为“父亲为学校建花台、种仙人掌”;⑧段“父亲在鹰嘴岩村小扎根有三十年了”,概括为“父亲在村小扎根三十年”;⑨段“一年前,我高考落榜,心灰意冷,打算南下打工。留下来,父亲说,同我一起,到鹰嘴岩村小去”,概括为“父亲要高考落榜的‘我’跟他一起代课”;⑩段“父亲也像当年的王校长一样,支起铁锅,架起柴火,给我煮了一碗面条”“翻开面条,我发现,碗底,仍然有两个黄灿灿的煎鸡蛋。我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提炼概括为“父亲为‘我’煮面放煎蛋,‘我’深受感动 ”;⑪⑫段“那些花台中的仙人掌,似乎又长高了,而且,更绿、更靓了”概括为“‘我’和父亲看窗外的仙人掌,感受它的力量”。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选好角度。A句“粉笔般灰白的白发”“木黑板般龟裂的皱纹”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内容,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结合上下文理解,表现了父亲这么多年在村小工作的辛劳。B句“那簇最繁茂的仙人掌下,又有一抹新绿,嫩嫩的,正以一种扎根黄土的姿势,努着力,拼命地向上生长”,双关或象征。“最繁茂的仙人掌”指父亲,“又有一抹新绿”指“我”,这句话表面上写仙人掌生长的茂盛,有蓬勃的生命力,实际指“我”将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扎根小学的新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做贡献。这句话含蓄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也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重复这一细节,表明农村小学条件的艰苦,几十年依旧没变。“加两个煎鸡蛋”的细节,是让“我”和父亲能够留在这个条件艰苦的村小的原因,我们同样都被“加两个煎鸡蛋的特殊的待遇”所感动,愿意留下来代课。同样的情形,也表现了“子承父业”的主题,前后呼应,赞美了一家三代扎根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精神,使主题更突出。 4.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开放性试题,两个文题各具特色,作答时理由充分即可。“子承父业”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写的是父亲接替了爷爷在鹰嘴岩村小当了30多年的代课老师,父亲又让“我”跟他一起当代课老师,祖孙三代人献身村小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子承父业”。“以前是跟你爸爸一起,你子承父业,了不起啊”,文章赞美了祖孙三代奉献的精神,“子承父业”暗示文章主题,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所以以此为题,很好。“永远的仙人掌”,运用象征的手法。“仙人掌不择条件,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和养料,放到哪儿都能存活”象征了祖孙三代在艰苦条件下对村小教育的坚守。文末“那簇最繁茂的仙人掌下,又有一抹新绿,嫩嫩的,正以一种扎根黄土的姿势,努着力,拼命地向上生长”,象征了“我”将成为新的力量,“永远的”更能突出祖孙三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为题,含义深刻,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题。

材料一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在两千多年的儒学史上,仁爱思想不断丰富提升,“博爱之谓仁”,即敬畏生命、关爱他人、无私奉献。“仁”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材料二 大医精诚,大爱无限。习总书记高度赞扬了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疫情当前,全国各地200多医疗队,25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400名军队医护人员奋战武汉火神山医院。他们从医院救治一线到科研攻关前沿,到完善诊疗方案,精心救治患者,心怀大爱,无私奋战。

材料三 2020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间,刚熬过疫情高峰的中国,真诚友善地援助疫情暴发的其他国家。以下是中国对外援助物资上部分寄语:

①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②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③山水之邻,风雨相济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这是《中国抗疫图鉴》的节选,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描述时注意条理清晰,关注细节。)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西游记》与《水浒传》中许多故事情节都寄托着“劝人警世”的思想。请从下面两个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劝人警世”思想。

①祸起观音院(《西游记》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②棒打洪教头(《水浒传》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  冲棒打洪教头)

(2)下图是名著《骆驼祥子》的插图,请根据插图判断这是祥子第几次买车?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国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之仁人志士,不求个人名利,但求家国百姓。杜甫己身贫贱,却心念天下寒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文天祥身陷敌手,誓死不降,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目的的读书是最有效率的,是最能看得见效果的读书,                              。所以,我们确定一个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叫我们局限在小范围之中,而是叫我们做集中的研究而已。

①我们的阅读范围越广,触类旁通的机会越多,我们读书的效果也就越大

②但是无目的的读书也不是全无效果

③但是我们不能囿于自己研究的范围,其它的书一概不看

④为了使读书容易见效并且发生兴趣,最好是采取有目的的读书方法

⑤不过效果是间接而微小的,甚至不易被发现罢了

A.⑤④③①② B.④②③⑤① C.③⑤④②① D.②⑤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罩    飙升    侦查兵    囤积居奇    共克时艰

B.踊跃    幅射    病源体    历历在目    形势严峻

C.妨碍    题词    潜伏期    墨守成规    郑重其事

D.驰骋    账户    全天候    蜂涌而至    应接不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