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修鞋匠老吴》,完成下列小题。 修鞋匠老吴 ①一颗平淡心,两只勤劳手,这是我...

阅读《修鞋匠老吴》,完成下列小题。

修鞋匠老吴

①一颗平淡心,两只勤劳手,这是我对修鞋匠老吴的认识。

②早上人少,老吴把修鞋担子放在老位置,到对面吃早点。他不慌不忙地吃着碗里的面,偶尔咬一口馒头就上两筷头咸菜。吃过饭,再迈着八字步一步三晃穿过马路,坐在摊前,掏出一支烟,美美的吸上一口,默默地坐在那里,独守着修鞋摊。

③说起修鞋的老吴,岭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老吴才开始是从吴港挑着补鞋的担子来的,孩子们要读书,家里几亩薄地侍弄完了也没有多大事儿。怎么多挣钱养家糊口,确实叫老吴犯了愁。因为在乡村,人们吃喝都是自给自足,开个小店,人们喜欢赊账,老吴比较木讷,言语不多,开店自然被否定了。老吴虽然话不多,但心眼活泛,他心灵手巧,谁家的农具坏了,他拿起锤子、扳手三下两下就会修好;谁家的门窗坏了,他拿起斧子、凿子捣鼓捣鼓就修好了。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吴竟然选择了拈针纳线的修鞋行当,用他们的话说:“那叫纯娘们的活计。”不过,想想老吴也很可怜,俩孩子读书,父母常年有病,里里外外还有人情往来,确实不易。

④老吴挑着鞋担子踏着泥泞小路从吴港的乡村走到岭上,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把孩子们都供上了大学。多年的劳作下来,他的脸上难免有风霜留下的岁月痕迹,更多的还有沉积在神情里长期磨练出的淡定、从容的那份定力。

⑤老吴的“工作室”就在露天里,大柏树下。时间久了甚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地标——如果城里有人要客车师傅带东西过来,捎带的话必定是:放到大槐树下老吴那里,家里人会去拿。所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白雪皑皑老吴都会义无反顾地出摊。

⑥老吴从来不收茶水费、收件费什么的,只要是人们来,他都乐意。话不多,递出一把凳子(大多数来玩的人会自带凳椅),任人们天南海北地侃,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他一边默默地做着手里的活计,一面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话语。

⑦坐在老吴的鞋摊旁,大槐树下聊天,人们有一种坦然和悠然,不用担心出口伤人,不用担心祸从口出,东家长西家短,聊完就烟消云散。人们到这里来聚会聊天胜于补鞋,有的甚至就是为了坐坐,像旅途中的小憩,像劳累后的放松……不禁让人们想起了《爸爸的草鞋》这首歌: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嘱装满舱……人们把老吴这里当成了心灵停泊的港湾。小镇很小,即便是叫不上名字,彼此都很面熟,熟悉的见面后拉着手说着家常话;不熟悉的见面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⑧你别看老吴生性木讷,言语少,他那一双灵巧的手会说话。他的手由于常年补鞋,已经磨炼得像大槐树的皮一样粗糙不堪,手指又粗又短,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指端因为常年劳作裂开一道道口子,遇见难补的鞋子,通常一只鞋补下来,双手渗血。老吴却从不言语一声苦。

⑨每当老吴正低着头补鞋,有人来时,他总会双膝把鞋底夹紧,抽出一只手,递上小马扎。因为嘴里含着线头,他只努努嘴示意坐下,继续手里的活计。老吴接过要补的鞋,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就像一位鉴赏家鉴赏稀世珍宝一般。无论鞋子脏臭与否,老吴都拿在手里,细心地查看鞋子的开口处、脱胶的地方以及磨损的鞋底,又好像专家会诊一般,看了又看,了然于心。“你明天这个点来取鞋吧。”说着,又开始忙下一双待补的鞋子。

⑩一双双旧鞋呈现出主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诉说着一个个微妙的故事。

⑪一双鞋承载着一个人的秉性,有走路风风火火的,有走路拖拖拉拉的,有走路磕磕绊绊的……老吴拿起一双鞋,掂量一番就略知一二。后跟外侧磨损的,外八字,性格比较外向;鞋跟内侧磨损的,应该行事保守,言语谨慎,较内向;那些磨前掌,鞋尖有破损的,走路带风,必定昂首挺胸,是做事雷厉风行之人……

⑫岭还是那个岭,大槐树还是那棵大槐树,老吴已作古多年。

老吴成为岭上曾经存照的底片,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选自《荆门晚报》,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③—⑨段,从中找出和老吴有关的几件事。

段落

文章内容

老吴守修鞋摊

③④

老吴_________________

老吴捎带东西

⑥⑦

老吴与人聊天

⑧⑨

老吴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③段中人们讥笑老吴做“纯娘们的活计”的时候,老吴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你替他说一说。

3.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修鞋匠老吴的形象。

 

1. 修鞋缘由 认真修鞋 2.示例:我一个大男人做女人家的事,是有点丢人。有什么办法呢?要面子能改变家里的境况吗?能供孩子上大学吗?如果孩子能读出来,我这把老骨头即便被人笑话又有什么呢?无所谓了! 3.“底片”原指留存影像的负片,可以用来印制无数张照片;老吴的形象已经像“底片”一样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不会被抹去,表现了人们对老吴的无比怀念之情。 4.(1)从老吴穷困的家庭状况和挣钱养家的不易可以看出老吴的勤劳、淡定和从容;(2)从老吴帮人捎带东西和老吴从不收茶水费和收件费等,可以看出老吴的纯朴善良、待人真诚热情;(3)从大家都爱到老吴的鞋摊旁聚会聊天,可以看出老吴的洒脱坦然、随和;(4)从老吴粗糙不堪的手和补鞋时的表现可以看出老吴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 1.考查情节的梳理和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可根据表格中圈定的段落,提取关键的词以“老吴”为陈述对象进行概括。阅读第③④段介绍了老吴的家庭情况,正由于他家的生活十分艰难,他才走上了修鞋的道路,据此可知这两段交代的是老吴修鞋的原因;第⑧⑨段描写的是老吴认真修鞋的情形。据此根据前后情节的格式进行概括即可。 2.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这一段介绍的是老吴的家庭情况及,老吴家庭比较困难,老吴迫于生计,选择了修鞋,所以当人们讥笑时,老吴应该是想到自家的情况,由此,此题扣住“家里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负担重”“要把孩子供上大学”这几个点作答,意对即可。注意需以第一人称来写。 3.考查结尾段的含义。理解含义,可抓住关键词语,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老吴成为岭上曾经存照的底片”这句话把老吴比作“底片”,首先需理解“底片”的表层含义。“底片”原指留存影像的负片,可以用来印制无数张照片,并可以长久地保存。这里吧老吴比作“岭上曾经存照的底片”,这就说明了老吴虽然已经作古了,但是他的形象已经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不会轻易被抹去,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怀念。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的形象,需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相关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身份、职业、他人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第②段老吴不慌不忙地吃早餐、迈着八字步一步三晃穿过马路,坐在摊前,掏出一支烟,美美地吸上一口可以看出老吴的从容淡定;结合第③④段写的老吴为了生计,在侍弄家里几亩薄地之余寒来暑去、走村窜巷地修鞋可以看出老吴勤劳;结合第③段老吴修农具、门窗等可以看出老吴的心灵手巧;结合第⑥段老吴从来不收茶水费、收件费什么的,只要是人们来,他都乐意可以看出老吴的淳朴善良;结合⑧⑨段对老吴的手及修鞋时的描写可以看出老吴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犹记少年春趣》,完成下列小题。

犹记少年春趣

李忠春

①自大地开始奏响春的旋律,我们少年的心就收不住了,玩的就是心跳,就是过瘾。房前屋后,操场街道,都是我们的欢乐谷,一定要玩到日落西山,大人呼唤回家的声音都有些怒意了的时候。少年的我们,已把多余的时光和精力,都投入在无限的春光里,从中找寻那无穷的乐趣!

②最早的春趣当是“           ”。

③此时,雷声、风声、雨声、虫鸟声,声声入耳。二月二,龙抬头,第一声春雷炸响在空中,也唤醒了沉睡了一冬的土地,拉开了春之声圆舞序曲。耳尖的我们,真切听到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嫩芽在奋力破土的响动。着急的我们,轻轻把压在它们身上的土层拨开,好让它们尽快成长;再看那边,小草已摇头晃脑,交头接耳,挤挤挨挨,绿意茵茵连成一片了。蛰伏了一冬的小蚂蚁,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昆虫,急不可耐地钻出土地,自在地展示身手,穿梭往来。在洞口静静观察着它们忙碌而着急的身影,我们听到了那窸窸窣窣的声音。鱼虾时而在小河沟上欢快地蹦跳着,响声逗引着我们停止打水漂的游戏,不顾河水还冰凉刺骨,挽起裤腿和衣袖,下河捕鱼捉虾去了。

④最有意思的春趣,是我们玩的各种“打春”游戏。

⑤温煦的春风,吹开了惺忪的双眼,吹活了懒惰的四肢,吹醒了迟钝的大脑。在春风吹拂下,大地先是嫩绿浅绿,慢慢深绿墨绿,直到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放眼望去,满目青山,极目所至,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⑥我们也告别了冬雪寒风,脱下了厚重的棉衣,身体轻盈了,手脚灵活了,开始无拘无束地撒欢了。于是,去打,去闹,去“疯”,成了我们业余生活的主旋律。我家小院的那一树春色,更让我欢喜不尽,呼朋唤友,春光里、月夜下、风雨中,爬上爬下,趣味无穷。饭后学前,只要有空闲,我们就跑到碧绿欲滴的麦田里,在满是缠绕的豌豆秧上,蹦跳雀跃,欢唱游戏。有时也到蓊郁苍翠的杨林松岭间,戴着用松枝做的伪装帽,吹着用柳枝做的口哨,玩着捉迷藏,抓特务的游戏,有时干脆无所事事地欣赏着落日余晖的美景,呼吸着清新空气,让满目春色伴我们徜徉在简单的欢乐中,翱翔在幼稚的梦想里。

⑦而最为深刻的记忆,还是“           ”。

⑧大地散发着阵阵清香,有沾着露水的草香,有飘着甜味的花果香,还有氤氲在薄雾中的泥土和雨水香。

⑨更有一种独特诱人的“味道”,它带着母亲的关爱、勤劳、精巧。母亲用特殊的手艺,用春天新鲜蔬菜做成的家乡美味,牢牢印在了我的味蕾中,留下了保持至今、顽固至极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东邻大娘家那棵香椿树上的头茬香椿飘出的阵阵香味,让我垂涎欲滴;碧绿欲滴的头茬韭菜,让我想起饺子的香味,能馋醒熟睡的我,不停地纠缠着母亲,不吃上一次是绝不罢休的。远远望着菜园里鲜嫩碧绿的菠菜、芹菜、黄瓜等,我们那填不饱的肚子就咕咕叫起来,好像闻到了阵阵香味。在外边疯玩着,可我们的鼻子灵敏得像一条小狗一样,一闻到家里飘出来的饭菜香味,不用呼唤,自己就颠儿颠儿地回家了。

⑩如今,虽然已经度过了追逐、戏谑春趣的年华,进入了人生的秋冬时光,但总有一种强烈的兴趣,就是要让这些春趣长留在心中,以时时回望和追忆它们。让这些美好的因素,像明媚的春光,驱散不时出现的雾霾,温暖生活。

(摘自《中国青年报》)

1.根据文意,分别在第②⑦段空缺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含有“春”字的二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中有关春日游戏的回忆,具体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概括。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再看那边,小草已摇头晃脑,交头接耳,挤挤挨挨,绿意茵茵连成一片了。

(2)在外边疯玩着,可我们的鼻子灵敏得像一条小狗一样,一闻到家里飘出来的饭菜香味,不用呼唤,自己就颠儿颠儿地回家了。

5.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点,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狼》,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而两狼之驱如故___________    (2) 意甚     ___________

(3)其一坐于前    __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狼有哪些本性?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写作手法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高瞻远瞩       厚德笃志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

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很多人和物的形象:有潦倒一生的同窗好友范爱农,也有让作者厌恶和仇恨的动物——猫。

C.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西行取经。

D.吴承恩的《西游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一只斑斓猛虎,猪八戒来到天宫求助,妖怪最后被玉帝收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