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
B.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油然而生。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B.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倍功半。
C.在我眼里,军人要有一种刚强的气息,一种不折不挠的气质。
D.群众对贪污腐化,损公肥私的人深恶痛绝。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序幕 倦怠 交头接耳 坦荡如砥
B.鲜腴 推祟 巧妙绝纶 春寒料峭
C.喧嚣 浩瀚 惟妙惟肖 络绎不决
D.仲裁 缨花 重峦叠瘴 无动于衷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黝黑(yóu) 锃亮(zèng) 炽热(zhì)
B.鸡枞(zhōng) 不逊(xùn) 禁锢(gù) 盎然(àn)
C.嶙峋(lín) 诘责(jié) 滞留(chì) 差使(chā)
D.轩榭(xiè) 佃农(diàn) 吹嘘(xū) 秀颀(qí)
请以“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一座高峻的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形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惹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着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会会,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潮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裸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远追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境。它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极少”,写出了石崖上的贫瘠环境,衬托出了那一株枣树生命力的顽强。
B.第④段中,连用三个“那么多”,概括了前文中的内容,在结构上总结上文,暗示了下文写我和朋友找寻枣树的内容。
C.文章第⑤段中写道:“……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形象地表现出我们当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描写了石崖上枣树从发芽到枝繁叶茂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文章运用了铺垫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对枣树的企慕和追寻,请你试做简要分析。
4.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1)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2)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5.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企慕情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