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①失明后,他以前的记忆越来越清晰鲜明。...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①失明后,他以前的记忆越来越清晰鲜明。

②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一只灰褐色的小鸟飞来,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尖尖的,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③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也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

④母亲笑着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⑤如今,往事历历在心,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⑥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的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⑦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

⑧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⑨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⑩他把脸扭向窗户,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自从他生病后,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却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差五就停落在他的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站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的时候,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有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了。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钱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用的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着说:“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儿搞的发明,放的录音。”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六十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时尚的行为吧。

㉗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作者:邓迎雪,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6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2.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为何以“窗外有只啄木鸟”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1.他失明后,常想起生病前窗外飞来的一只啄木鸟;母亲为了让他开心,放啄木鸟叫声的录音;他复明后,得知了真相,深深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2.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儿子治愈眼睛后极度激动、幸福的心情,刻画了一个慈爱、坚强的母亲形象。 3.文章最后一段写出了母亲通过放啄木鸟叫声的录音安慰他这件事,让他心中永远有一只放飞母爱的小鸟,抒发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收束全文,内容上,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主旨。 4.“窗外有只啄木鸟”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小说的关键情节,是母亲设计“骗局”的一个原因,也表现着文章的主题:母亲的机智、慈爱,母爱的深沉。 【解析】 1.考查概括内容。首先通读全文,梳理情节,然后用“人+事”的形式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第①到⑥自然段,写他失明后,常想起生病前窗外飞来的一只啄木鸟;第⑦到⑰自然段,母亲告诉他,啄木鸟又来了,啄木鸟与母亲的陪伴让他非常欣慰;第⑱到㉗自然段,他复明后,得知了母亲为了让他开心,放啄木鸟叫声的录音的真相,深深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2.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画波浪线句子里“苍老了许多”“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是外貌描写,“饱含热泪的眼睛”“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是神态描写,写出一位饱经折磨的母亲在看到儿子复明后的激动,表现了母亲因儿子眼睛治愈后喜极而泣的幸福的心情,刻画了一个慈爱、坚强的母亲形象。 3.考查文章具体段落的作用。根据位置,结尾段在结构上通常起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主旨的作用。在内容上通常是概括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抒发感情。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收束全文,“那只啄木鸟”照应了题目“窗外有只啄木鸟”,“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深化了主旨:永远记得母爱感恩于母爱;在内容上,写出了母亲通过放啄木鸟叫声的录音安慰他这件事,让他心中永远有一只放飞母爱的小鸟,抒发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4.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首先掌握文章标题的一般作用: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主要事件,关联全文作线索,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旨,语带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制造悬念、新颖的形式、巧妙的修辞)等。解答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故事从想起“喜爱的啄木鸟”开始,由母亲说有只啄木鸟在窗台上,实际是放啄木鸟的声音录音继续,到知道没有啄木鸟的真相结束,“窗外有只啄木鸟”贯穿全文情节,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小说的关键情节,啄木鸟使“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是母亲设计“骗局”的一个原因,也表现着文章的主题:慈爱的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母亲找到鼓起儿子生活希望的钥匙,赞颂了母亲的机智,母爱的深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老舍)

1.选段开头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结合选段具体内容阐述雪后山景“妙”在哪里。

2.选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升入初中,同学们组建了新的班集体,七(1)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你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标明时代和作者。

(2)仿照示例,对图②“友”进行解读。

图①       图②

示例:图①“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3)假如大家推举你担任本次班会主持人,请你拟出一段开场白。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同样是著名记者的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写到探访长征路线的经历:“19844月、5月和6月……在那边远地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汽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①____________,才能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②___________,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连接昨天与今天、贯通小路与大路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甲)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丙)“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1)根据句子写出相对应的人物名称:(甲)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文段中从父亲强迫“我”背《鉴略》一事可以看出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4)乡愁如歌,吟唱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吟唱了对故乡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则吟唱出了天涯游子浓郁难解的思乡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