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他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解析】 1.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情”,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把握。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因为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何况是“杨花落尽”,取其春已去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有花有鸟,杨花漫天飞舞,子规悲啼,给读者以惜春伤别的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又因折柳送别,还带上惜别情,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还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如本句还可以从直抒胸臆角度进行直抒胸臆,直言对朋友的牵挂,要“寄愁心”“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乡:同“向”。②低回:徘徊,流连。③六艺:六经,即《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尊君在不 D.撒盐空中差可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今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4.请结合语段(甲)中的内容,说说语段(乙)中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有只啄木鸟

①失明后,他以前的记忆越来越清晰鲜明。

②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一只灰褐色的小鸟飞来,站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尖尖的,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③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也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飞到不远处的果园里。

④母亲笑着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⑤如今,往事历历在心,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知飞向了哪里。

⑥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的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⑦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台上。”

⑧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⑨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前的那只。”

⑩他把脸扭向窗户,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自从他生病后,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却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差五就停落在他的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话。每次鸟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站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的时候,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有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的啄木鸟,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了。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钱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用的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着说:“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儿搞的发明,放的录音。”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六十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时尚的行为吧。

㉗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

(作者:邓迎雪,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6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2.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为何以“窗外有只啄木鸟”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老舍)

1.选段开头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结合选段具体内容阐述雪后山景“妙”在哪里。

2.选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升入初中,同学们组建了新的班集体,七(1)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你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标明时代和作者。

(2)仿照示例,对图②“友”进行解读。

图①       图②

示例:图①“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3)假如大家推举你担任本次班会主持人,请你拟出一段开场白。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同样是著名记者的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写到探访长征路线的经历:“19844月、5月和6月……在那边远地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汽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①____________,才能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②___________,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连接昨天与今天、贯通小路与大路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