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 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般。

(选自《读者 》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2.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1.①老韩耍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2.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 3.老韩是一个真诚、普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贵,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4.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 【解析】 1.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即老韩的儿子牺牲在荒原上,老韩的工作在荒原上,从这两个方面来体会老韩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从其敬业精神和对儿子的情感来理解作答。 2.本句是人物的描写,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的内容判断。然后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老韩对儿子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抓住“局促”一词)。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憝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厚的情感。​突出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一题的解答,了解老韩这个人物的事迹,根据老韩在言行描写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他是一个善良厚道、深爱儿子、关爱他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如文中“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体现了他的善良厚道;“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体现了他深爱儿子。加油战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老韩已坚持了八年,体现了他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考生要从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关键语句等方面着手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的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包括“含义、思想情感”,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照应、总结”等。本文结尾在结构上:与前文内容相呼应;总结全文,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内容上: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蒜而归,不肯告人姓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咳嗽不声  绝:        ②叟能如乎      是:

蒜而归    负:        ④不肯告人姓氏  卒: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旁睨而揶揄 B.康肃笑而遣

C.老人鼓腹纵 D.大兄何见事晚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手熟耳    但:        ②以钱其口    覆:

2.翻译下列句子。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地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不知不觉地,他来到了中海。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地,轻快地,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地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祥子听见自己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地快。

……

“说话呀!愣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

“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

“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①《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

②上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③上文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其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欧阳修,字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