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景明/颜悦色 B.心旷神/然自乐

C.物喜/拭目 D.连月不/卷有益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

(甲)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翻译:太阳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理【解析】
作者用一连串的四字短语,写天气恶劣,日星无光,使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境。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析】
“进”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前文的“处江湖之远”,进一步丰富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写出了古仁人的贬谪之悲。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的“忧乐观”。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范仲淹的“忧乐观”的内涵,并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范仲淹是怎样践行这种“忧乐观”的。

(链接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①[负郭]靠近城郭。②[常稔(rěn)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③[缣]这里指一匹丝织物。④[沛然]充裕的样子。⑤[屏]退隐。⑥[俟代]等待任用。⑦[逮]达到。⑧[殁()]死。⑨[位充]职位高。⑩[敛]同“殓”。

(链接材料二)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B 2.甲 3.示例:范仲淹的忧乐观,就是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国利民为宗旨。范仲淹为官显贵之时,用自己的俸禄购置千亩义田,用来供养贫困的族人,而自己甘守清贫,只把扶危济困的道义传给子孙;范仲淹出于对国家不重边功,战事吃紧的忧虑,虽然思念家乡,但还是驻守边塞,以戍边军务为重。这些表现,体现了他为国为民、身体力行的“忧乐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和煦/和蔼; B.愉快; C.因为/表修饰; D.天气放晴/翻开;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写出了古仁人的贬谪之悲”表述错误,故选甲。 3.本题考查联系材料理解文言文的主旨。 最能表达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语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种思想的内涵是把国家和人民放在自身之上,以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为自己的责任。 链接材料一中,范仲淹“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自己却很贫苦,可以看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链接材料二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的是他在戍边时候,思念家乡,但因战事未平,仍继续驻守边塞,以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为重,可以看出他把国事放在自身利益之前。材料一的“为民”,材料二的“为国”,都是范仲淹“忧乐观”的具体体现。 出处:《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参考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链接材料一 出处:《义田记》 作者:钱公辅 朝代:宋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当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后来,他做了陕西路的大帅,接着参与了国家的大政,于是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死了以后,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和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子孙罢了。 链接材料二 出处:《渔家傲 秋思》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参考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安史之乱中,春日的长安城一片____的景象;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事持久和____。整首诗表达出诗人思念亲人、____的情感。

2.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与“恨别鸟惊心”一样表达伤感之情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4)《出师表》中直接写诸葛亮临危受命,同时又高度概括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年级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自豪中国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查阅资料,探究民族精神内涵。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查阅的资料撰写的活动前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曾经历风雨如的动荡年代;长期奋斗中,中国人民曾面临一次又一次挑战。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危急关头、挑战面前,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勇于斗争,书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①    育了以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为内涵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②    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为实现梦想而执前行的征程。我们的民族精神引领着人民以创造、以奋斗、以团结、以梦想,收获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书写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晦huǐ  着zháo    B.晦huǐ  着zhuó    C.晦huì  着zháo    D.晦huì  着zhuó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①蕴  ②蕴    B.①蕴  ②孕    C.①孕  ②蕴    D.①孕  ②孕

(3)结合语境,在文末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甲)我们自信的底气,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都源于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

(乙)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自信的底气,源于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力量

(丙)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任务二:追溯历史,致敬中华民族脊梁。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年级论坛上发表的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时珍历经27载寒暑,呕心沥血,终于著成“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的《本草纲目》;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不改其志,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海瑞不惧权贵,抬棺请谏,“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是他心系苍生的一腔热血;谭嗣同甘愿以死换得国人觉醒、天下大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他舍生取义的临终绝唱……这些“中国的脊梁”,心有担当,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满腔热忱诠释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拟写的一副对联。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①    忠臣文天祥,任凭风雨磨折,益坚其志;

晚清志士谭嗣同,唯愿②    ,不负斯心。

A.①南唐    ②家国振兴    B.①南唐    ②天道酬勤

C.①南宋    ②家国振兴    D.①南宋    ②天道酬勤

(2)鲁迅在《自题小像》中曾以“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一位同学跟帖附上自己收集的关于《自题小像》的四幅书法作品。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甲)                (乙)                (丙)                (丁)

A.(甲)的字体属于隶书,因形立意,体正势圆。

B.(乙)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C.(丙)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D.(丁)的字体属于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任务三:联系实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年级公众号在推送本次学习活动的结语部分时,编发了下面这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奋起的动力源于什么(甲)源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抱着科技强国的梦想,攻坚克难,创造出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面对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中华儿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在废墟上建起崭新的家园。疫情面前,无论是最美的“逆行者”,还是坚持居家工作学习的人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勠力同心(乙)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甲)问号  (乙)顿号    B.(甲)问号  (乙)逗号

C.(甲)冒号  (乙)逗号    D.(甲)冒号  (乙)顿号

(2)下面是四位同学阅读文段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科研工作者用科研成果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他们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弘扬着民族精神。

B.三军将士听党指挥,保国戍边,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赤胆忠诚、勇于牺牲的家国情怀弘扬着民族精神。

C.医务工作者在疫情爆发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决然逆行,以人间大爱与责任担当弘扬民族精神。

D.普通劳动者以默默的付出弘扬民族精神,他们敬业奉献,大张旗鼓地书写着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作。

青春是球场上努力拼抢挥洒下的汗水,青春是课堂中发奋学习争分夺秒的充实刻苦,青春是被打倒时爬起来决心重头再来的执着,青春是追逐自己目标永不言弃的力量……我们的青春各各不同,我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地名、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寻找恩人

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妻子——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公公。

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

“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

“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

“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公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

“……”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

“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尽管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

“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

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C.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

D.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2.请说说第三段画线句中加点动词“扑倒”的表达效果。

3.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加以赏析。

4.结合全文,说说建涛是怎样一个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