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马拉松比赛首次在衡阳激情开跑。在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衡阳人以奔跑的姿势跑进春天,拥抱春天。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C.近期在一场国际女子格斗中,中国选手张伟丽以坚定地意志和优秀的技术险胜对手,比赛场面火爆,让人们拍手称快。
D.在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诀别 感概 温故知新 扑朔迷离
B.琐屑 妖娆 李代桃僵 炯乎不同
C.亵渎 藉贯 鸦雀无声 焕然一新
D.岔道 荒谬 春寒料峭 戛然而止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pāo) 诘责(jié) 绰号(chuò) 深恶痛疾(wù)
B.锃亮(zèng) 溺爱(nì) 稽首(qǐ) 博闻强识(zhì)
C.混淆(xiáo) 干涸(kū) 缄默(jiān) 长吁短叹(xū)
D.管束(sù) 虐待(nüè) 炽热(chì) 拐弯抹角(mò)
题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阅读《蝈蝈儿声里乡愁浓》,完成下列小题。
①酷热的夏日,乡村男孩喜欢的虫子有两种:知了和蝈蝈。知了躲在树上,蝈蝈藏在庄稼地里,它们高唱低吟,烘托着时节的气氛。
②知了没法养,它细细的管状嘴巴吸取树汁,离开树就活不了几天。蝈蝈像蚂蚱,长着一对强劲的大牙,可以吃叶子、花瓣、瓜果,只要好好养它,能活上好多天,比知了更有乐趣。
③养蝈蝈先要去庄稼地里逮,不同庄稼地里的蝈蝈长相和性情也不一样。大豆地里的蝈蝈浑身碧绿,谷子地里的蝈蝈像生了一层铁锈,红薯地里的蝈蝈介于两者之间。铁锈色的蝈蝈被我们叫做“铁皮蚰”,活泼好斗,只要对着它吹一口气,它就会架起翅膀“吱吱”高叫,非常可爱。
④不管哪一种蝈蝈,逮起来都不容易,得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哪怕蹑手蹑脚地走进庄稼地,正在欢叫的蝈蝈也会立马集体罢唱,警觉地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让人陷入无边的迷茫里,逼着你不得不跟着它们一起安静下来。三五分钟甚至十多分钟以后,蝈蝈才会重新叫起来。循着叫声睁大眼睛使劲儿搜寻,锁定目标屏住呼吸慢慢靠近,把手掌蜷成空心猛地捂下去,才有可能逮得住——只要一击不中,敏捷的蝈蝈三蹦两跳就钻进枝叶间没了踪影。
⑤逮蝈蝈还得勇敢,不怕被咬。捂住的蝈蝈不会放弃挣扎,冷不丁张开大牙就咬中了手指,如果怕疼手一松,它两条长而有力的后腿蹬地一蹦,能跳出两尺远,随即逃之夭夭。因此,捂的力度得拿捏好:松了它咬人,重了或是捂死或是弄掉长腿,就不够完美。逮住一只蝈蝈后用豆叶包起来揣进兜里,再逮下一只。
⑥养蝈蝈就轻松多了。但对于男孩子,能有一只漂亮的蝈蝈笼子,就像给一匹骏马配一座宝鞍,钟爱的蝈蝈才能有被炫耀的身价。高粱秆是编织蝈蝈笼子的好材料。选一株高粱,将长短适中的几节留下来,用小刀从中间均匀地劈成半厘米宽的长条,刮去内瓤,干净的篾子就可以编蝈蝈笼子。这种笼子有苹果大小,稍微扁平一些,便于揣进口袋。黑暗中的蝈蝈一开始不乐意叫唤,我们就一直揣着它,叫做“暖蝈蝈”,直到让它学会在黑暗里鸣叫。
⑦也有人会把蝈蝈散养在院子里的丝瓜秧上,觉得这样的蝈蝈更自由,也叫得更响亮。但这常常会害死蝈蝈:地上的鸡、会飞的喜鹊和黑卷尾,哪个啄起蝈蝈来都不会心软。
⑧长大后离开乡村,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蝈蝈了。前几天,在县城的大街上遇见一个黝黑的中年男人,用自行车驮着一大铁笼蝈蝈叫卖,十块钱一只。尽管心里觉得贵,还是买回家一只放在了阳台的花草间,半夜里它竟兀自“吱吱吱”欢快地叫起来。
⑨不知道它是不是在想念家乡,反正我是沉浸到儿时家乡的梦境里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8年第1期)
1.本文以“蝈蝈”为叙事线索,写了“我”与蝈蝈之间的哪三件往事?
2.请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
哪怕蹑手蹑脚地走进庄稼地,正在欢叫的蝈蝈也会立马集体罢唱,警觉地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这两段文字分别有什么作用?
(1)修辞手法:______。
(2)不同作用:
本文第②段: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
阅读《驿路梨花》(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________
②那洁白的梨花:________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
2.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⑤段的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