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_(填人名),现在常用出自文中的成语_____来形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乃大惊               才美不外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村中有此人                 百姓多其贤

D.向所志                     病终

3.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既写出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B.第二段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生活状态,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C.第三段渔人“具言”和桃源人“叹惋”的内容在文中并没有具体体现,主要是避免篇幅过长。

D.文章结尾安排“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美好社会。

4.阅读下面文字及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共同点。

(1)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1. 陶渊明 世外桃源 2.C 3.C 4.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是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 【解析】 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由“形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可知第二个空应填“世外桃源”。 2.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A.看见/同“现”,显现; B.类/通“嘱”,嘱咐; C.听闻/听闻; D.寻找/不久; 故选C。 3.考查赏析文章的内容。 C. 主要是避免篇幅过长,有误。应为: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4.考查探究主旨。 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知”可知,能安居,能乐业,能自食其力。没有压迫,没有捐税。人们生活怡然闲适;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知,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 参考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方格内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雅趣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登高怀古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____________

俯仰古今,宇宙无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

往昔繁华,灰飞烟灭。

郊游赏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

春到人间草木知。

鼓乐琴瑟

列子《伯牙善鼓琴》

(4)善哉,_______!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音绝妙,知交难得。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难忘那些民俗!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7)_________,不亦说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严峻时刻,柬埔寨首相洪森临时增加行程访问北京,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在白月节假期后首日访华并赠送3万只羊,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专程来京表达支持并明确表示反对利用疫情污名化和孤立中国……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他指示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表示中方愿为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   )màn延作出更多贡献……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不畏浮云,登高望远。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习近平主席强调,相信经过疫情考验,中俄战略合作将更加坚强大,两国人民友谊必将历久弥坚;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   )xié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铿有力的中国声音,坚定不移的中国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    rèng    偕    qiāng B.蔓    rèn       协    qiāng

C.漫    rèn     协    jiāng D.蔓    rèng      偕    jiāng

2.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团结”“全面”“认同”“中国”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坚定不移的中国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是排比修辞。

C.“坚定信心”“团结应对”“广泛认同”与“历久弥坚”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D.文章②-④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3.下列对语段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比“关乎”更适合用在庄重的场合,此处应换成“关于”。

B.“不畏浮云,登高望远”在句子中的意思是高层互动,推动合作。

C.“致”是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的意思。

D.“共同体”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也指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

4.请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作。

童年走了,快乐却常在;旅游结束了,美景却常留;朋友远离了,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感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           仍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后打枣。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5.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_____一太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